[实用新型]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06650.5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2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昱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6 | 分类号: | B62D33/06;B60R21/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王振珍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保护装置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驾驶室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体、第二缓冲体、驱动组件和自锁撑杆,驱动组件设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用于驱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产生相背运动;自锁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连接,用以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带动下,伸长至预设长度后自锁,对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进行支撑。车辆包括车身和若干设在车身上的上述驾驶室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对驾驶室进行支撑,增加驾驶室抗变形能力,降低车顶部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的可能,进而提升驾乘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车身壳体作为与外界碰撞接触的第一环节,其结构直接影响驾乘人员的安全。现在汽车的安全装置主要针对汽车正侧面发生碰撞,例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式头枕、疲劳驾驶座椅震动提醒等。但是车辆驾驶室顶盖受到撞击或重型货车侧翻压下车顶后,车顶部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后,会导致驾乘人员头部直接和变形车体之间挤压接触,挤压驾乘人员的头部位置,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严重损害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货车侧翻压到乘用车的惨案比比皆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辆驾驶室顶盖受到撞击或下压后发生变形侵入驾乘人员头部空间,导致挤压驾乘人员的头部位置,对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驾驶室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缓冲体、第二缓冲体、驱动组件和自锁撑杆,驱动组件设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之间,用于驱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产生相背运动,使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分别顶撑在车身上的目标位置;自锁撑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连接,用以在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带动下,伸长至预设长度后自锁,对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进行支撑。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锁撑杆为多个,且多个自锁撑杆围绕驱动组件设置。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自锁撑杆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自锁组件,内套管一端滑动设置在外套管内,另一端与第二缓冲体连接,外套管与第一缓冲体连接,自锁组件设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以将内套管和外套管锁定。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套管上设有锁孔和滑槽,内套管上设有容纳槽,自锁组件包括弹簧销,弹簧销一端设在容纳槽,另一端与滑槽滑动配合,并用于在运动至锁孔处后进入锁孔,将内套管和外套管锁定。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套管内设有中心杆,弹簧销与中心杆连接或抵接;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至少环向设有多个弹簧销以及与弹簧销对应的锁孔、滑槽和容纳槽。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套管内壁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内套管外壁上设有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气缸组件,气缸组件两端分别与第一缓冲体和第二缓冲体连接。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气缸组件内的气体腔室为爆炸室。
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驾驶室保护装置还包括激发组件和若干传感器,若干传感器设在车身上,并与激发组件连接,以检测车身的压力或角度变化,并将信号传递至激发组件,激发组件与气缸组件连接,以激发气缸组件的运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若干设在车身上的上述驾驶室保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06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