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10234.2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95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博大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卢正伟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前 围塑件斜顶 组合式 脱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包括顶座,内升降座的内部通过内导位槽活动连接有斜顶杆,斜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顶筒,斜顶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推板,顶座的底部设置有外顶套,外顶套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升降内杆,升降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内推座;本实用新型顶座内部设置滑动的内升降座,顶座底部设置有用于顶推顶座的外顶套,外顶套内部通过弹簧座和缓冲弹簧活动套接有升降内杆,通过其顶部的内推座推动限位板体,使得顶座内部的内升降座向上运动,内升降座内部的内导位槽底部与斜顶杆接触,进而通过内导位槽和导向滑头配合推动斜推板朝向外侧运动,实现斜推模具,进而完成组合脱模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模机构技术领域,涉及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2121630976.9一种电动车前围模具顶块排气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电动车前包围成型模板,所述的电动车前包围成型模板内设有合模凹腔,所述的合模凹腔内设有前包围成型凸起,所述的电动车前包围成型模板内还设有流道末端排气成型组件,所述的流道末端排气成型组件与前包围成型凸起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前包围成型凸起内设有多方位辅助顶出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流道末端排气成型组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通过流道末端排气成型组件辅助成型电动车前包围塑件流道,并且在流道末端增加排气结构,一次成型,缩短了成型周期,改善产品质量,完成注塑后,通过多方位辅助顶出件将塑件进行顶出,顶出范围广,顶出效果较好。
申请号201921709143.4公开了一种具有直顶和斜顶组合脱模机构的电动车前围面板模具,属于注塑模领域。它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所述的动模板上设有第一成形面,所述的动模板的两端内分别连接有一个斜顶块,两个斜顶块相互对置,且所述的斜顶块靠近定模板的端面位于第一成形面内,两个斜顶块之间设有与动模板活动连接的直顶块,所述的第一成形面位于直顶块的内侧且所述的直顶块能够沿着第一成形面水平方向前后往复移动。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直顶块能够沿着第一成形面水平方向前后往复移动,在顶出过程中,直顶块向上移动顶出电动车前围面板塑件的同时沿着水平方向朝着电动车前围面板塑件内侧移动并挤压电动车前围面板塑件使其变形。
上升设置的电动车前围挡模具结构,为了实现在竖向和倾斜两个方向的顶推脱模,通常都是直接在上升两个方向设置两组单独的顶推气缸进行顶推作业,进而实现脱模,这样进行脱模作业,但是上升设备存在以下缺陷,第一设置顶推气缸过多,使用成本高,第二顶推气缸过多,会占用模具内部的空间,进而影响到模具正常的上下模动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以解决上升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包括顶座、内升降座、顶针座、外顶套、斜推板、升降内杆、内推座、斜顶筒和斜顶杆,所述顶座的内部开设有内滑腔,所述内滑腔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内升降座,所述内升降座的内壁面两侧均开设有内导位槽,所述内升降座的内部通过内导位槽活动连接有斜顶杆,所述斜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顶筒,所述斜顶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推板,所述顶座的底部设置有外顶套,所述外顶套的内部滑动套接有升降内杆,所述升降内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内推座。
在上升的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中,所述升降内杆的底部固定套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与外顶套的底端固定连接。
在上升的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中,所述顶座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顶针座,所述顶针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通过第一顶针和第二顶针实现竖向方向的脱模顶升操作。
在上升的电动车前围塑件斜顶、直顶组合式脱模机构中,所述内升降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体,且所述限位板体的底端穿过顶座置于顶座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博大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博大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102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酸性次氯酸水批次生成供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医用灌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