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27517.8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7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余芳芳;叶金杭;邵夏勇;王建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32 | 分类号: | F02M26/3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鲁宽莹 |
地址: | 317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再循环 冷却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分流部,分流部设于进液集流通道和液流通道层的连通处,以使进液集流通道能够通过分流部连通多层液流通道层,并且,从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至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方向,分流部和多层液流通道层的连通面积呈减小的趋势。本申请提供的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解决了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领域,为了降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需要将一部分废气返回到发动机气缸内,由于废气温度较高,因此在废气进入发动机系统之前,需要通过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对废气进行冷却。
冷媒通过进水接管进入通气管道之间,以与通气管道内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出水接管流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但是,由于液体惯性的存在,冷媒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方向不变的趋势,从而导致冷媒容易聚集在远离进水接管的端部聚集,而靠近进水接管处冷媒分布较少,并进一步导致进入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之间冷媒较少,如此,将导致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及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以解决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换热不均匀,特别是靠近进水接管处的通气管道内的废气的热量无法被快速带走,从而降低了换热芯体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一种储液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集流通道、多层气流通道层以及出气集流通道,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还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液集流通道、多层液流通道层以及出液集流通道,气流通道层和液流通道层交替层叠设置;废气再循环冷却器设有分流部,分流部设于进液集流通道和液流通道层的连通处,以使进液集流通道能够通过分流部连通多层液流通道层,并且,从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至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方向,分流部和多层液流通道层的连通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设有多个分流孔,分流孔与液流通道层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沿着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多个分流孔的流通面积呈减小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通过改变每个分流孔的流通面积,即能实现便从靠近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至远离进液集流通道起始端的方向,分流部和多层液流通道层的连通面积呈减小的趋势。
在一实施例中,分流孔为长形孔,定义预设方向为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分流孔的宽度方向与预设方向相同,分流孔的宽度均大于液流通道层沿着预设方向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整体的散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多个分流孔的宽度不变,且分流孔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多个分流孔的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沿着预设方向,多个分流孔的长度不变,且分流孔的宽度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多个分流孔的加工难度。
在一实施例中,分流部设有单个进水孔,定义预设方向为冷媒在进液集流通道内的流动方向,进水孔的宽度方向与预设方向相同,沿着预设方向,进水孔的长度呈减小的趋势。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使得分流部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孔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多个气流通道层的沿着预设方向的最大间距。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废气再循环冷却器整体的散热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进水孔整体呈梯形,且沿着预设反向,进水孔的长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进水孔加工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275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