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降低双层差壳动不平衡量的铸造模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28739.9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04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勤威(天津)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C9/10;B22C9/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104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301899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降低 双层 差壳动 不平 衡量 铸造 模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降低双层差壳动不平衡量的铸造模型结构,包括铸件上模成型部、铸件下模成型部、行星架半壳芯成型部、差速壳内腔芯成型部;行星架半壳芯成型部包括行星架半壳芯主体、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和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差速壳内腔芯成型部包括差速器壳内腔芯主体、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和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铸件上模成型部和行星架半壳芯主体位于铸造模型结构的上模,并通过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和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与下模配合定位,铸件下模成型部、差速器壳内腔芯主体、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和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均位于铸造模型结构的下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有效降低产品动不平衡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双层差壳动不平衡量的铸造模型结构。
背景技术
双层差速器壳体是由普通差速器壳体和行星架两部分组成的连体结构。差速器壳体是差速器的主要构件之一,行星架是行星齿轮传动装置的主要构件之一。所以双层差速器壳体同时具备差速器壳体和行星架的功能和特性。它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为左右半轴齿轮和所有行星齿轮提供相互的载荷分配,以提高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并降低噪声和震动。所以,双层差速器壳体的动不平衡量对汽车的行驶性能影响重大。
在目前差速器壳体生产中,大多数差速器壳体均为单层差速器壳体,需要一个内腔芯。而此类差速器壳体结构上是由单层差速器壳体和行星架组成的。需要多个砂芯成型,多次配合造成尺寸偏差变大,动不平衡量增大。所以需要开发新的铸造工艺模型减小动不平衡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降低双层差壳动不平衡量的铸造模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降低双层差壳动不平衡量的铸造模型结构,包括铸件上模成型部、铸件下模成型部、行星架半壳芯成型部、差速壳内腔芯成型部;行星架半壳芯成型部包括行星架半壳芯主体、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和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差速壳内腔芯成型部包括差速器壳内腔芯主体、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和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铸件上模成型部和行星架半壳芯主体位于铸造模型结构的上模,并通过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和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与下模配合定位,铸件下模成型部、差速器壳内腔芯主体、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和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均位于铸造模型结构的下模。
特别的,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和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分别设于行星架半壳芯主体两侧。
特别的,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及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分别设于差速壳内腔芯主体两侧。
特别的,铸造结构的上模与铸件上模成型部配合,并且设有与行星架半壳芯主体配合的空腔一。
特别的,铸造结构的下模与铸件下模成型部配合,并且设有与差速器壳内腔芯主体配合的空腔二、与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和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配合的空腔三、与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及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配合的空腔四。
特别的,差速壳内腔芯主体放入铸造结构的下模,通过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一及差速器壳内腔芯定位部二定位。
特别的,行星架半壳芯主体放入铸造结构的下模,通过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一及行星架半壳芯定位部二定位,定位后上下模合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精度高,可有效降低产品动不平衡量;
双层差速器壳体的行星架部分使用半壳芯方式成型,较传统的全壳方式,可降低砂芯重量,降低生产成本;
行星架半壳芯直接与下模定位配合,消除上模与下模的错模量,从而消除合模对双层差速壳体的动不平衡量的影响,上模成型的未包壳部分均为加工面,该区域尺寸不影响双层差速壳的动不平衡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勤威(天津)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勤威(天津)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28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