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体、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80007157.X | 申请日: | 2022-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1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43 | 分类号: | H01M50/54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江晓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电化学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电子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壳体包括极柱组件以及设有收容腔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设有安装孔,极柱组件包括铆钉、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抵压件,铆钉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轴部以及第二端部,轴部穿过安装孔,第一垫片套设于轴部并设于第一端部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二垫片套设于轴部并设于第二端部与第一壳体之间,抵压件环绕轴部设置并设于第一端部与第一垫片之间。沿着轴部的轴向延伸的方向观察,轴部的投影位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投影之内,抵压件的投影位于第一端部的投影之内。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共同配合以压缩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从而密封安装孔,有利于促进安装孔处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装置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电子装置进行供电的装置,例如可以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中。一般地,电化学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电极组件,壳体设置有收容腔,电极组件收容在收容腔内。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隔离膜以及第二极片,隔离膜设置在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二者之间,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具有不同的极性。
为了满足不同安装环境的需要,一些电化学装置需要在壳体上开设安装孔,并在安装孔处安装极柱,极柱作为电化学装置的其中一个电极。然而,壳体上开设安装孔供极柱安装,极柱与壳体之间将存在间隙,容易导致壳体内装载的电解液通过间隙泄漏到外界,因此,有必要设计出能够与壳体实现密封安装的极柱组件,降低电化学装置出现泄漏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壳体、电化学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以降低电化学装置出现泄漏的风险。
本申请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与极柱组件。第一壳体设有收容腔以及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与收容腔连通。极柱组件包括铆钉、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和抵压件。铆钉包括轴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轴部穿过安装孔,第一端部连接于轴部的一端,第二端部连接于轴部的另一端。在第一方向上,轴部的投影位于第一端部的投影与第二端部的投影之内,第一方向为轴部的延伸方向。第一垫片套设于轴部,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垫片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一端部与第一壳体之间。第二垫片套设于轴部,在第一方向上,第二垫片的至少一部分设于第二端部与第一壳体之间。抵压件环绕轴部设置,在第一方向上,抵压件设于第一端部与第一垫片之间,抵压件的投影位于第一端部的投影之内。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共同配合以压缩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从而密封安装孔通孔。
本申请提供的壳体中的极柱组件除铆钉、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之外,还包括抵压件,沿第一方向,抵压件的投影位于第一端部的投影之内;即是,该抵压件的截面轮廓小于第一端部的截面轮廓。如此,该第一端部抵压抵压件的方式,使得抵压件对第一垫片施加的压强,较第一端部直接抵压第一垫片时施加的压强更大,第一垫片与抵压件接触的受压部位的形变程度更高,第一垫片欲恢复原状而更加紧密抵接抵压件,从而使得第一垫片与抵压件接触位置的密封性能更好。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壳体于安装孔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降低第一端部与第一垫片之间密封失效的风险。此外,本申请通过增设抵压件实现第一端部间接抵压第一垫片的方式,相比于第一端部直接抵压第一垫片的方式,增加了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零件的整体厚度,铆钉的轴部在第一方向上需要形变的变形量变小,有利于降低第一垫片相对于第一壳体在第一方向上翘曲的风险,有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在安装孔处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观察,抵压件呈环绕轴部设置的封闭状。如此,可以降低电解液通过抵压件进入安装孔的风险,有利于第一壳体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压件与第一端部为一体式构件。如此,可以节省安装抵压件的工序,有利于节省壳体装配所需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抵压件与第一垫片为一体式构件。如此,可以节省安装抵压件的工序,有利于节省壳体装配所需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800071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