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8488.1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9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麦瑞坤;徐磊;何一壮;王米超;李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今创风挡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22 | 分类号: | B61D17/22;B61C17/00;H04W4/38 |
代理公司: | 常州聚焱百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46 | 代理人: | 李成斌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风挡 | ||
1.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折棚棚布(1)、内折棚棚布(2)、电源(5)、检测设备、通信模块组件以及供电组件,所述外折棚棚布(1)和所述内折棚棚布(2)拼接形成封闭空腔状,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内折棚棚布(2)外侧的发射线圈(12)、安装在所述内折棚棚布(2)内侧的第一拾取线圈(13)、安装在所述外折棚棚布(1)内侧的中继线圈(15)以及安装在所述外折棚棚布(1)外侧的第二拾取线圈(14),所述发射线圈(12)和所述第一拾取线圈(13)在所述内折棚棚布(2)内外两侧的位置对应,所述中继线圈(15)和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在胶囊空腔内的位置对应,所述中继线圈(15)和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在所述外折棚棚布(1)上的位置对应,所述检测设备包括电连接至所述发射线圈(12)上的第一传感器设备(6)、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和所述中继线圈(15)之间的线路上的第二传感器设备(7)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上的第三传感器设备(8),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备(6)上的第一通信模块(9)、连接至所述第二传感器设备(7)上的第二通信模块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三传感器设备(8)上的第三通信模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设备(6)、所述第二传感器设备(7)和所述第三传感器设备(8)均采用电路板设计的检测模块以及硬质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9)、所述第二通信模块(10)和所述第三通信模块(11)均使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与外部传递信息,外层使用硬质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2)和所述第一拾取线圈(13)在所述内折棚棚布(2)上的位置对应,所述发射线圈(12)通电后产生影响所述第一拾取线圈(13)的电磁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线圈(15)和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在所述外折棚棚布(1)上的位置对应,所述中继线圈(15)接收所述第一拾取线圈(13)的电能后产生影响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的电磁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12)和所述第一拾取线圈(13)缝制在所述内折棚棚布(2)的内外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线圈(15)和所述第二拾取线圈(14)缝制在所述外折棚棚布(1)的内外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棚布(1)和内折棚棚布(2)均采用橡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5)设置在所述内折棚棚布(2)的内侧,所述电源(5)为所述发射线圈(12)提供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今创风挡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今创风挡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84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