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4253.3 | 申请日: | 202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7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邓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陈志杰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充电 导航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智能驾驶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充电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剩余电量小于预置阈值,获取车辆的目标地理位置,并查询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的充电站;检测各充电站中的可用充电站,可用充电站至少有一台等待使用或充电结束倒计时小于预置阈值的充电桩;选择距离目标地理位置最近的可用充电站作为目的地,以目标地理位置为出发地,生成第一目标导航路线。本发明根据车辆当前电量确定能够到达的充电站,并检测其是否为可用充电站,从而将距离最近的可用充电站作为充电导航对象,提升导航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驾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充电导航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文明出行,节能减排的口号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降低了出行费用。纯电型新能源车的正常续航里程通常为400至700公里,存在续航里程焦虑的问题,当车辆的电量不足时需要及时寻找充电站进行充电。
在现有的技术中,对于新能源车电量不足时的充电导航方法通常仅给出当前地理位置至最近的充电站的导航路线,其并没有进一步考虑充电站内各充电桩的使用情况,即没有选择最为合适的充电导航对象,从而导致充电导航的准确性不足。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导航方法,能够根据车辆当前电量确定能够到达的充电站,并检测各能够到达的充电站是否为可用充电站(即至少有一台等待使用或充电结束倒计时小于预置阈值的充电桩),从而生成当前位置到最近可用充电站的导航路线,进而解决现有车辆充电导航方法准确性不准确的问题(例如驾驶员根据现有充电导航指示到达最近的充电站后发现各充电桩均被使用,需要现场等待充电,或者此时再想前往其他充电站时发现电量已不支持)。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导航方法,包括响应于车辆的剩余电量小于预置阈值,获取车辆所在的目标地理位置,并在预置地图系统中查询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的充电站;在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的充电站中检测可用充电站,其中,可用充电站至少有一台等待使用或充电结束倒计时小于预置阈值的充电桩;选择距离目标地理位置最近的可用充电站作为目的地,以目标地理位置为出发地,生成第一目标导航路线,其中,车辆的驾驶员根据第一目标导航路线的指引前往充电站进行充电。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根据车辆当前电量确定能够到达的充电站,并检测各能够到达的充电站是否为可用充电站(即至少有一台等待使用或充电结束倒计时小于预置阈值的充电桩),从而将最近可用充电站作为最为合适的充电导航对象,提升了充电导航的准确性,驾驶员前往该充电站可立刻或仅需等待少量时间即可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的充电站中检测可用充电站之后,还包括:若未检测到可用充电站,则选择距离目标地理位置最近的充电站作为目的地,以目标地理位置为出发地,生成第二目标导航路线,其中,车辆的驾驶员根据第二目标导航路线的指引前往充电站等待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在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仅查询到一个充电站,则生成目标地理位置至充电站的第三目标导航路线,其中,车辆的驾驶员根据第三目标导航路线的指引前往充电站进行充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车辆的剩余电量小于预置阈值,获取车辆所在的目标地理位置,并在预置地图系统中查询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的充电站之后,还包括:若在目标地理位置预置里程范围内未查询到充电站,则将车辆的用电模式切换为极限省电模式,车辆在极限省电模式下仪表盘仅显示当前速度以及当前剩余电量,WIFI/蓝牙以及通信功能为关闭状态,车载终端进入休眠状态。
这样一来,在检测到附近没有充电站时,将车辆切换为极限省电模式,从而尽可能提升车辆的续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4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