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5496.9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4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戴明锋;李玉亭;莫灿光;杨勇;杨兴波;许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季承 |
地址: | 510727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挂舵臂 精度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该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辅助轴贯穿上舵承的上通孔和下舵承的下通孔;步骤S200、焊接上舵承与挂舵臂板件,焊接下舵承与挂舵臂板件。该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能够提升挂舵臂的制作精度,有效缩小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舵是与轮船外壳相连接,并能够控制轮船运动方向的装置。半悬舵是舵的上半部支承于舵柱或挂舵臂处的舵钮上,下半部悬挂的舵。挂舵臂是支承半悬舵的臂状构件。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挂舵臂的制作精度难以控制。主要是由挂舵臂的结构特点所决定,挂舵臂包括上下两个筒体铸件(称为上舵承和下舵承),上舵承和下舵承用于在后续工序中固定舵杆。因此,工程中对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要求非常高。
常规的安装过程中,一般使用钢丝测量对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使用圆管进行固定,焊接完成后退火拆除圆管。上述方法在钢丝测量过程中存在测量误差,且焊接收缩不一致容易造成变形,最终导致挂舵臂完工后,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误差一般在3mm左右,这一结果给后续舵杆镗孔及安装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亟需一种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该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能够提升挂舵臂的制作精度,有效缩小上舵承和下舵承的同心度误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包括:
S100、辅助轴贯穿上舵承的上通孔和下舵承的下通孔;
S200、焊接上舵承与挂舵臂板件,焊接下舵承与挂舵臂板件。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200的同时进行如下步骤:
使所述辅助轴以其中心轴线为轴在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中转动。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200的同时进行如下步骤:
调整焊接电流。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100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对所述上通孔的内壁面和所述下通孔的内壁面进行抛光处理。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在步骤S100之前进行如下步骤:
在所述上通孔的内壁面、所述下通孔的内壁面和所述辅助轴的周侧部涂覆润滑油。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辅助轴包括主轴本体、第一插设部和第二插设部,所述第一插设部和所述第二插设部与所述主轴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插设部和所述第二插设部沿所述主轴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主轴本体,所述第一插设部被配置为插设于所述上通孔,所述第二插设部被配置为插设于所述下通孔。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设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主轴本体的直径,并且较所述上通孔的孔径小2mm;所述第二插设部的直径大于所述主轴本体的直径,并且较所述下通孔的孔径小2mm。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上舵承的厚度、所述下舵承的厚度以及所述上舵承的底部距所述下舵承的顶部的距离之和小于所述主轴本体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挂舵臂精度控制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插设部与所述主轴本体的一个端部之间留有一段距离;所述第二插设部与所述主轴本体的另一个端部之间留有一段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54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椎体复位装置
- 下一篇:草原损毁地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