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6024.5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6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忠;董海波;王丹;高原;黄如旭;胡嘉骏;黄进浩;李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G01N3/18;G01N3/02;G01N3/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严梅芳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航行 上浮 模拟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地面的四根立柱(15),四根立柱(15)的上部位置同时安装有试验冰板吊装夹具,相邻两根立柱(15)之间安装有防爆玻璃(19),即设置有四面防爆玻璃(19),位于四根立柱(15)的顶面通过顶部横梁(21)连接,顶部横梁(21)上通过轮轴(25)安装定滑轮(14),用以改变配载拉力方向;
试验冰板吊装夹具的结构为:包括围成四方形的两根长桁架和两根短桁架,各桁架之间通过螺栓(10)连接,单个桁架包括“C”形框架(1),“C”形框架(1)上设置有纵向加强筋(5)和环向加强筋(6),环向加强筋(6)上下各设置一个吊孔(7),用于安装吊绳(12),与配重块(13)进行连接;还包括设置在试验冰板吊装夹具下方的作动器(18),所述作动器(18)提供向上运动的动力输入,作动器(18)与结构装配平台(17)通过铰链(20)连接,将水下航行器模型结构(16)安装在结构装配平台(17)后,绕铰链(20)旋转,可进行上浮倾角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四根立柱(15)的内侧均安装有限位器(23),所述限位器(23)用于固定与放置试验冰板吊装夹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桁架和短桁架的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短桁架的两端各设置一个吊耳(11),用于试验冰板吊装夹具的吊装作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长桁架和两根短桁架的中间位置配合安装试验冰板(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形框架(1)的外部四个角处分别安装有防撞导轮(2),“C”形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夹板(4),所述“C”形框架(1)和夹板(4)相对面均设置有橡胶垫(3),夹板(4)的底面中间位置设置有垫块(8),所述垫块(8)的底部安装紧固螺杆(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顶部横梁(21)处安装有推拉门(2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长桁架上安装有间隔的一组吊绳(12),短桁架上安装一个吊绳(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18)固定在地面上。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航行器上浮破冰模拟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第一步:根据目标冰板的尺寸,计算附连冰体的垂向约束力;
第二步:若垂向约束力大于试验冰板吊装夹具与试验冰板(24)的总重,则拉力向下;若垂向约束力小于试验冰板吊装夹具与试验冰板(24)的总重,则通过定滑轮(14)改变拉力方向,通过配重块(13)进行补偿;
第三步:将水下航行器模型结构(16)安装在结构装配平台(17)后,绕铰链(20)旋转0~30°,设置作动器(18)作动速度,模拟水下航行器模型结构(16)以正浮或0~30°内以某一纵倾角上浮,从而进行上浮破冰作业;
第四步:制备好试验冰板(24)后,用试验冰板吊装夹具进行固定,四周用桁架卡住,通过螺栓(10)将桁架组装成一体;拧动紧固螺杆(9),给试验冰板(24)四边预紧力;然后将整体试验冰板吊装夹具放置于立柱(15)上部位置,将配重块(13)通过吊孔(7)与试验冰板吊装夹具上的环向加强筋(6)相连;
第五步:启动作动器(18)工作,使水下航行器模型结构(16)与试验冰板(24)缓慢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直至作用结束;其间可透过防爆玻璃(19)进行影像采集,并可进行位移、变形、应变、应力等力学参数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60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