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铝钢及其连铸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6937.3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0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正;齐江华;邓必荣;罗钢;邓之勋;刘彭;肖爱达;靳仁春;隋亚飞;尹振芝;黎邹江;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1;B22D11/22;B22D11/117;C22C3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吕倩茹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铝钢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铝钢及其连铸方法。方法包括提供高铝钢钢水;将第一钢种的钢水与高铝钢钢水自第一钢水包依次进行连续浇铸至第二钢水包;高铝钢钢水不作为第一浇注次序的钢水,先后连续浇注第一钢种的钢水、高铝钢钢水;使用纯净钢覆盖剂对浇注至第二钢水包的高铝钢钢水的液面进行覆盖;将高铝钢钢水浇注至使用结晶器保护渣的结晶器中进行结壳,形成含有坯壳的铸坯;将含有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拉出进行冷却,得到高铝钢的连铸铸坯。本申请的方法能够稳定顺畅的浇注Al含量为3.0wt%~6.0wt%的高铝钢钢水,连铸粘结报警降速发生率≤0.25次/炉次,未发生漏钢事故。连铸浇注制得的连铸铸坯内部质量好、表面无裂纹、夹渣缺陷,很好的满足轧钢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钢材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铝钢及其连铸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铝作为合金元素加入钢中的含量≥3wt%时,能够和铬一样使钢产生钝化现象,在氧化性酸中具有抗蚀性。因此,铝作为耐蚀钢、低密度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高铝钢进行连铸浇铸时一般会使用结晶器保护渣对待浇铸的钢水进行保护,避免钢水氧化,同时起到润滑钢水和结晶器内表面的作用。但是结晶器保护渣很容易变性,高铝钢的钢水中的Al和结晶器保护渣液渣中的SiO2以及浇铸设备中的氧气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会导致中包水口絮流及漏钢事故,严重影响连铸浇铸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铝钢的连铸方法,能够稳定顺畅的浇注Al含量为3.0wt%~6.0wt%的高铝钢钢水,连铸粘结报警降速发生率≤0.25次/炉次,未发生漏钢事故。连铸浇注的铸坯表面无裂纹、夹渣缺陷,按照YBT4003-2016标准测试获得的连铸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的结果为低倍中心偏析C类0.5-1.0级,说明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制得的连铸板坯内部质量好,很好的满足轧钢的要求。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铝钢的连铸方法,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钢种的钢水和Al含量为3.0wt%~6.0wt%的高铝钢钢水;
将第一钢种的钢水与高铝钢钢水自第一钢水包依次进行连续浇铸至第二钢水包;其中,高铝钢钢水不作为第一浇注次序的钢水,先浇注第一钢种的钢水,后连续浇注高铝钢钢水;
使用纯净钢覆盖剂对依次浇注至第二钢水包的第一钢种的钢水及高铝钢钢水的液面进行覆盖;
将高铝钢钢水自第二钢水包浇注至使用结晶器保护渣的结晶器中进行结壳,以形成含有坯壳的铸坯;
将含有坯壳的铸坯从结晶器中拉出进行冷却,得到高铝钢的连铸铸坯。
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开口上小下大的第一长水口进行连续浇铸,以使第一长水口自第一钢水包浸入至第二钢水包。
本申请实施例的高铝钢的连铸方法,采用上小下大形状的第一水长口进行连续浇注的目的是防止在第一钢水包的钢水在开始下漏至第二钢水包时发生喷溅,起到部分泄压的作用,并减少高铝钢的钢水和空气接触发生二次氧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高铝钢的连铸方法,第一钢种的钢水和高铝钢钢水的成分相近,但其Al含量低于本申请的高铝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以质量百分比计,第一钢种的钢水包括以下含量的组分,C:0.030%~0.100%,Si:≤0.60%,Mn:≤1.50%,P:≤0.035%,S:≤0.030%,Al≤0.5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减少混浇钢水的量,减少混浇坯,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长水口的开口处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当然第一长水口还可以设置成开口处呈上小下大的方形阶梯状、多棱管状等能够起到泄压作用的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钢种的钢水与所述高铝钢钢水自第一钢水包依次进行连续浇铸至第二钢水包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6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