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苯并芘的亚麻籽油冷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7131.6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3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孙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龙唛粮油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3/00;C11B3/02;C11B3/04;C11B3/12;C11B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树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05 | 代理人: | 杨春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并芘 亚麻 籽油冷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苯并芘的亚麻籽油冷榨方法,选取无霉变的亚麻籽,过筛去除杂质后掺入亚麻籽体积0.3倍的食品级活性炭颗粒备用,随后粉碎使亚麻籽与活性炭充分混合,将待炒制原料置入压力炒籽机中,持续在压力炒籽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至压力升到1~1.2MPa,随后加热至60~75℃炒制36~60min,炒制完成后保持氮气环境并降温至室温,随后释放压力至常压,获得混合活性炭颗粒的炒制亚麻籽粉末,接着调入水分和纯亚麻籽油,送入榨油机压榨制油,得到压榨亚麻籽毛油,最后进行脱磷、脱胶和脱水处理后获得成品亚麻籽油,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炒制前在亚麻籽中混合食品级活性炭颗粒并共同粉碎,使得炒制时产生的苯并芘可以被活性炭充分吸附,有效减少了苯并芘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亚麻籽油加工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低苯并芘的亚麻籽油冷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北、华北广大亚麻籽(也称:胡麻)主产区,如甘肃、宁夏、内蒙、河北张家口、新疆、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等地,当地居民非常喜爱消费带有浓香风味的亚麻籽油,当地多称为胡麻油,不仅用于烹饪各种菜肴,还用于生产各种地方特色点心及食品,如月饼、焙子、炸糕、胡麻油拌馅的烧麦和饺子等等。胡麻油生产多采用包含亚麻籽高温炒制、磨粉、兑水制饼、上榨、压力压榨等过程的制油工艺,称之为古法压榨工艺,因这是已经流传了好几百年的榨油工艺,只是所使用的机械械具在不断进化。要保证浓香亚麻籽油高产,关键在于亚麻籽高温炒制过程操作人员的火候把握,现代科学研究揭示炒制过程是使油料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形成香味物质的过程,高温主要体现在采用大火炒制,火候主要体现在出锅时间把握,火候不够,压榨出油率下降而且压榨油不香,不被习惯食用浓香胡麻油消费群体所接受,适当延长炒制时间更容易高产获得胡麻油。当然这是在过去人们并不了解食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情况下的一种普遍加工方式,随着现代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人们发现高温炒制榨油生产的浓香亚麻籽油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比较直观的表现是按现代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方法检测发现亚麻籽油产品苯并芘这种具有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物质含量超出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限值指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食用油苯并芘限量指标是10μg/kg以下,而即使经过多年食品安全标准严格执行,现在市面上亚麻籽油产品被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抽查,仍然会经常出现苯并芘指标超标甚至是大幅度超标情况,如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机构公告的质量安全不合格亚麻籽油产品其苯并芘最高达到了117μg/kg。造成苯并芘超标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不当。因为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严,亚麻籽油生产企业纷纷开展一些控制食品安全指标的生产技术研究,如很多生产浓香亚麻籽油(胡麻油)企业采用勾兑调和的生产工艺,但是这必须要生产出一部分具有足够浓香风味的亚麻籽油为基础油,而往往这部分按现有普遍采用的工艺生产出来的基础油其苯并芘会严重超标。目前对苯并芘的检测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需要使用昂贵的检测仪器,中国生产亚麻籽油企业中除极个别有能力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外,绝大部分是没有能力也不可能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的,加之样品送往有资质检测机构检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及花费大笔费用,这样在勾兑调和过程中也只能凭经验,缺乏实时质量检测和控制手段生产出来的亚麻籽油产品常常出现食品安全监督机构抽检苯并芘超标就不可避免。这就需要从根本上研究出能够有效降低苯并芘生成的途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苯并芘的亚麻籽油冷榨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低苯并芘的亚麻籽油冷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无霉变的亚麻籽,过筛去除杂质后掺入亚麻籽体积0.3倍的食品级活性炭颗粒备用;
S2、将混合了食品级活性炭颗粒的亚麻籽置入胶体磨中进行粉碎,制备待炒制原料;
S3、将待炒制原料置入压力炒籽机中,持续在压力炒籽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氮气至压力升到1~1.2MPa,随后加热至60~75℃炒制36~60min;
S4、炒制完成后保持氮气环境并降温至室温,随后释放压力至常压,获得混合活性炭颗粒的炒制亚麻籽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龙唛粮油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龙唛粮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7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