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2968.8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8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纪姝伊;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9 | 分类号: | C12N5/09;C12N5/071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周一新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细胞 器官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该培养基包括RPMI1640基础培养基和特异性添加因子,特异性添加因子的组成为青链霉素100μg/mL;人胰岛素0.5‑5μM;人表皮生长因子50ng/mL;人转铁蛋白20‑100nM;Primocin 100μg/mL;亚硒酸钠10‑50nM;丙酮酸钠0.2‑5mM;胎牛血清1%‑10%,v/v;A83‑01 5μM;Y‑27632 10μM;本发明还提供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包括肝癌组织解离消化以及应用该培养基培养。本发明的培养基有效降低肝癌培养中的微生物和支原体污染风险,提高肝癌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癌类器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其中肝细胞癌(HCC)约占其中的90%。癌症临床前模型对于了解肿瘤生物学机制及转化治疗至关重要。类器官(organoid)是体外培养的3D多细胞组织结构体,能够模拟相应来源的体内组织。患者来源肿瘤类器官PDO模型是癌症生物学研究的重大技术突破,克服了细胞系和小鼠移植瘤模型的局限性,整合了两个模型的优点。肿瘤类器官模型大幅提高了癌细胞体外培养的成功率,既保留了肿瘤细胞系易于操作和高通量的优势,又具有体内模型三维生长以及微环境的能力,能够更好的模拟肿瘤的特征,已成为癌症研究的热点。基于已建立的培养体系,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类器官的成功率可以达到70%甚至更高,已建立一定数量的肿瘤类器官生物银行。
但是,由于组织特异性和培养条件的限制,肝癌特别是HCC类器官的成功率极低(5%-30%),使大规模建立肝癌类器官模型具有很高的难度,较难反映出不同患者间的肝癌遗传异质性;并且由于数量有限,缺少肝癌类器官与肝癌组织之间的分子分型特征比较。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定数量的肝癌类器官生物银行以表征肝癌间的异质性,为肝癌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强有力的实验系统和临床前模型。
中国专利文献CN111394314A公开了一种肠癌类器官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该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Advanced DMEM/F12、特异性添加因子和无菌水;其中,基础培养基Advanced DMEM/F12和无菌水的质量比为99:1;特异性添加因子包括不含维生素A的B27、N-acetylcysteine、EGF、Noggin、R-spondin 1、Wnt3a、CHIR99021、thiazovivin、Gastrin I、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Primocin。采用该培养基进行肠癌类器官的培养,能够维持原发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基因特征,有效降低肠癌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提高肠癌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和存活率。而目前关于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还未见报道,尤其是具体的试验流程、操作步骤、培养条件、即培养基配方尚无太多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方法。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RPMI1640基础培养基和特异性添加因子;所述特异性添加因子的组成为:青链霉素100μg/mL;人胰岛素0.5-5μM;人表皮生长因子50ng/mL;人转铁蛋白20-100nM;Primocin 100μg/mL;亚硒酸钠10-50nM;丙酮酸钠0.2-5mM;胎牛血清1%-10%,v/v;A83-01 5μM;Y-27632 10μM;所述特异性添加因子各组分的浓度均以其在所述RPMI1640基础培养基中的浓度为准。
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基中人胰岛素为2.5μM,人转铁蛋白为60nM,亚硒酸钠为40nM。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肝细胞癌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29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