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化学技术的小分子-DNA结合常数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4338.4 | 申请日: | 2023-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0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G01N2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田立媛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化学 技术 分子 dna 结合 常数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化学技术的小分子‑DNA结合常数计算方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DNA修饰电极;(2)测定电化学信号;(3)确定污染物小分子检测浓度;(4)构建标准曲线;(5)测定结合常数。本发明通过小分子与界面修饰的DNA发生作用,可使DNA膜层的电化学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结合能力及结合常数分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高灵敏、低成本、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对完善现有结合常数K测定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电化学技术的小分子-DNA结合常数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环境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有毒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有机染料等,具有生物可累积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研究表明,污染物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饮食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可在人体内蓄积而产生毒害作用,同时可通过活化作用(人体新陈代谢作用、酶降解作用)等转变为生物活性更高、毒性更强的中间体/衍生物,这些活性中间产物可与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类、DNA等)相互作用造成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进而对机体造成损伤,因而亦具有较强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此外,一些环境污染物分子可以直接与DNA发生作用并产生基因毒性,因此,研究污染物小分子与DNA的结合能力,可为判别污染物基因毒性、揭示污染物毒理、评价生态风险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结合常数K是反映小分子与DNA结合性能的直接、关键指标。但受限于DNA序列差异、三维结构差异、体内体外环境差异等因素,导致难以真实获取、测定小分子污染物与体内DNA作用的结合性能。此外,现有小分子与DNA结合性能及结合常数多采用荧光法分析,对于弱荧光或无荧光性质的分子则难以测定其结合常数。
因此,开展特异性识别DNA膜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准确、可靠、灵敏的小分子-DNA结合常数K测定方法可以丰富、完善、补充现有小分子-DNA结合常数K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化学技术的小分子-DNA结合常数计算方法,通过小分子与界面修饰的DNA发生作用,可使DNA膜层的电化学性能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结合能力及结合常数分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电化学技术的小分子-DNA结合常数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DNA修饰电极:
将末端功能化的DNA制成溶液,涂于电极界面,交联孵育后清洗、吹干,得到DNA修饰电极;
(2)测定电化学信号:
测定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信号S1;
取污染物小分子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将DNA修饰电极浸泡于污染物小分子溶液中进行孵育;孵育后DNA修饰电极清洗、吹干,测定电化学信号S2;
计算各浓度污染物小分子溶液孵育前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值Sw=|S2-S1|;
(3)确定污染物小分子检测浓度:
根据电化学信号变化值最大值SC,确定电化学信号变化值为SCK的污染物小分子溶液浓度Ck为测定污染物小分子与DNA结合常数的检测浓度;SCK/SC>0.70;
(4)构建标准曲线:
选择结合常数已知的不同污染物小分子,分别配置成浓度为C的溶液,按步骤(2)方法测定电化学信号,计算电化学信号变化值;根据结合常数与电化学信号变化值绘制标准曲线;
(5)测定结合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4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