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91498.6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1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曲凯;刘丽钦;张东雪;秦伟军;侯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1/14 | 分类号: | H04L4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74 | 代理人: | 赵星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使用 剖面 评估 模型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试验规划阶段确定评估需要收集使用场景的个数,确定所有使用场景对应的试验项个数,并确定每个使用场景的具体设计内容,规划试验方案和设计包含多个使用场景的使用剖面;
其中,在每个使用场景中定义了一个由若干时刻构成的时间序列,每个时刻会发生一种或多种事件,所述事件包括业务应用事件和环境改变事件,所述业务应用事件用于描述不同类别的业务在给定时刻、给定系统节点上发生、变化或结束的情况,其中,所述不同类别的业务包括话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环境改变事件用于描述与评估系统有关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其中,所述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电磁环境和空间位置;
在试验实施阶段根据规划的试验方案和设计的使用剖面开展试验并采集各个使用场景的试验数据;
在效能评估阶段将规划的试验方案和设计的使用剖面作为输入,分别构建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并将采集的各个使用场景的试验数据作为输入,通过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对各个试验项进行计算,得到指标数据,其中,所述指标数据包括系统效能指标数据、综合使用效能指标数据和作战适用性评估指标数据;
对得到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的输入以及评估计算参数进行调整或增加,并调整或增加使用场景,以对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进行优化处理;
将使用剖面作为源模型,分别将经过优化处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作为目标模型,在元模型层对源模型和目标模型的语法规格进行定义,并定义从源模型到目标模型的转换规则,在模型层将源模型转换为目标模型,获取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使用剖面作为源模型,分别将经过优化处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作为目标模型,在元模型层对源模型和目标模型的语法规格进行定义,并定义从源模型到目标模型的转换规则,在模型层将源模型转换为目标模型,获取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包括:
将使用剖面作为源模型,分别将经过优化处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作为目标模型;
在元模型层使用剖面模型语法规格对源模型进行定义,并使用指标体系模型语法规格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定义,以及使用评估计算模型语法规格对评估计算模型进行定义;
在元模型层定义从使用剖面到评估指标体系的转换规则为指标体系转换规则,并定义从使用剖面到评估计算模型的转换规则为计算模型转换规则;
在元模型层中通过指标体系转换规则建立使用剖面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关联关系,并通过计算模型转换规则建立使用剖面与评估计算模型的关联关系;
将指标体系转换规则和计算模型转换规则嵌入至位于模型层的模型转换工具;
在模型层通过模型转换工具将使用剖面分别转换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计算模型;
获取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标体系转换规则包括:将使用场景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第一级指标分组,将使用剖面中的每个使用场景将作为其中一个组别;将系统节点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第二级指标分组,每种系统节点对应的重要等级对应一个组别;将业务类别作为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第三级指标分组,每种业务类别对应的重要等级对应一个组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型转换规则包括:为每个使用场景建立一条计算分支,用于计算各个使用场景下的网络效能指标,同时,为各个使用场景增加一个数据获取算子,用于提取与各个使用场景相关的试验数据;对同一使用场景下不同重要等级的系统节点和业务类别进行组合,为每种组合建立一条计算分支,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数据过滤条件,通过计算分支计算评估系统对相应系统节点上相应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使用剖面的评估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使用场景的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业务应用事件、环境改变事件以及各类事件的发生时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149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