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38149.5 | 申请日: | 202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8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6 |
发明(设计)人: | 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晨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A61H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针灸 辅助 进针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包括机体、芯体、进针装置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壳体、连接壳体正面的进针槽、左侧的握把、壳体后侧的换芯门、连接进针槽底端的红外线装置、连接芯体的转动装置;芯体包括连接转动装置的固定体、连接固定体上的夹针装置、连接夹针装置的针体;进针装置包括连接壳体顶部的运针装置、连接进针槽两侧的进针机构;控制装置包括连接壳体顶部的控制面板、连接控制面板的屏幕和控制键。本发明通过设置控制装置、红外线装置,实现协助医疗人员进行对中和寻找穴位;通过设置机体、芯体,实现自动进行针体更换、刺入;通过设置距离感应器,针体刺入至患者的皮肤的深度进行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针灸辅助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医疗人员在进行针灸时,需要将针刺入至患者的皮肤内,在此过程中由于针灸辅助装置遮挡施针位置,容易导致施针位置偏差;2)施针过程中,每次都需要人工一枚一枚的进行针体更换、刺入,效率不高,且在使用时不方便;3)且在施针过程中不能够对针刺入至患者的皮肤的深度进行控制,容易刺入深度不够导致治疗不到位或刺入深度过深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装置无法自动更换、刺入针体,无法对刺入深度进行控制,无法对刺入位置标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包括机体、芯体、进针装置和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壳体、固定连接壳体正面中部的进针槽、固定连接壳体左侧中部的握把、绞连接壳体后侧的换芯门、固定连接进针槽下端的红外线装置、固定连接芯体的转动装置;所述芯体包括转动连接转动装置的固定体、固定连接固定体上的夹针装置、固定连接夹针装置的针体;所述进针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壳体顶部的运针装置、固定连接进针槽左右两侧的进针机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壳体顶部上表面的控制面板、固定连接控制面板的屏幕和控制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壳体顶部内壁的转动电机、分别固定连接转动电机输出端和固定连接壳体底部内壁的转动卡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体包括柱体、固定连接柱体与转动电机的转动块、固定连接柱体与转动卡座的转动卡块、设置在固定体上端的取针槽;所述夹针装置包括呈等距圆周阵列分布且固定连接柱体的固定夹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针体包括上端的夹紧部、固定连接夹紧部底部的细针。
进一步的,所述运针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壳体上端的滑槽和运针电机、滑槽连接滑槽内部且固定连接运针电机输出端的移动块、固定连接移动块的运针夹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进针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位于进针槽左右两侧壳体的进针电机、固定连接进针电机输出端的输送机构、固定连接输送机构外壁的进针夹紧机构、固定连接进针夹紧机构上端的距离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紧机构、运针夹紧机构、进针夹紧机构均设置有固定连接各机构外壁的支撑架、固定连接支撑架左右两侧的夹紧电机、固定连接夹紧电机输出端伸缩杆、固定连接伸缩杆末端的弧形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电机、夹紧电机、运针电机、进针电机、距离感应器均电性连接至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用辅助进针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1)使用者在使用前,将针体依次通过固定至芯体上;并将固定好针体的芯体安装至壳体内部,关闭换芯门。
(2)通过控制装置设置所需施针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晨,未经钱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81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