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边部质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7726.5 | 申请日: | 202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3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石文敏;杨光;陈圣林;曹亢;黄建龙;汪君;李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8 | 分类号: | B21B1/28;B21B3/00;B21B27/02;B21B37/00;C23G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秋燕;李艳景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新能源 汽车 驱动 电机 牌号 取向 硅钢 冷连轧边部 质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边部质量的方法。包括:控制热轧原料酸洗时间t为:T×Si%/600≤t≤T×Si%/300;将连轧机中间辊窜辊量设置在30~80mm;连轧机工作辊辊身长度L与工作辊表面曲率半径R的比值L/R控制范围:‑0.25≤L/R≤‑0.15。本发明通过优化热轧卷的酸洗时间,采用合理的工作辊轮廓尺寸,以及调整合中间辊窜辊量,在抑制冷连轧边部边裂的前提下,最大化削弱了边浪的产生,在热轧原料不切边的条件下改善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冷连轧边部质量,实现了高效生产,减轻了冷轧后边部切损量,提高了成材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取向硅钢的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边部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取向硅钢是电力、电子工业广泛应用的软磁材料,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为代表的的高速电机的发展,作为降低电机中高频铁损的重要材料,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特别是0.30mm及以下厚度薄规格无取向硅钢的需求持续井喷。受工艺特点限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一般采用单机架轧制,轧制效率较低,现有的二十辊可逆单机架轧机虽然可以实现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但是其换辊频繁,板形缺陷较多造成生产效率低和成材率低的缺点无法克服。若采用UCMW六辊酸连轧机组进行生产时,由于其工作辊直径较大造成的轧制力过大而产生的边裂引起断带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释放二十辊可逆轧机的产能,在酸连轧机上轧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特别是0.30mm及以下厚度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连轧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工作辊直径较大,造成轧制力过大,同时由于其延伸率较低,在冷轧过程中边部容易导致微裂纹的萌生,在轧制过程中裂纹不断扩展,造成轧机降速生产,甚至导致断带,严重制约了机组产量和轧制稳定性。轧制过程中带钢边部金属除纵向流动外,还发生明显的横向流动,这会进一步降低带钢边部区域的轧制压力以及轧辊压扁量,在相同轧制力下边部更容易减薄,产生边降,同时边降的控制也会导致边浪的生成。
目前最直接的抑制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边裂的方法主要为钢卷预热,从而提高开轧温度,或者轧制过程中降低轧制速度。但这些方法都会导致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另一种方法较为复杂但不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即控制工作辊两端的挠度,也即弯辊。轧辊挠度可以通过在工作辊两端引入人工弯矩和/或通过控制每机架的压下率。然而,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冷轧机操作人员的经验。
关于改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边部质量的技术,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专利《一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冷连轧边裂的控制方法》(申请号:CN201510937541.1)为了有效降低带钢边部应力,避免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冷连轧过程中出现边裂问题,将第一机架负荷分配由系统自动分配时的33~36%降低至25%~30%;将UCMW轧机工作辊窜辊值设置为-40~20mm。该专利虽然通过第一机架负荷分配的降低改善了一道次出口钢板边部边裂问题,但必然增加后机架轧制负荷分配,且随着变形抗力的提高,后机架轧制负荷会急剧增加,对于边裂和板型控制极为不利。
专利《一种利用冷连轧轧机生产0.35mm无取向硅钢的方法》(申请号:202010420065.7)采用一次轧制法将冷轧原料卷进行连续五机架冷轧轧制,通过控制各道次的压下率、轧制力、机架间和入出侧张力,并采用乳化液喷淋进行工艺润滑和冷却,以及对工作辊进行分区冷却的方式,控制工作辊的热凸度从而调节钢带板形,即可得到厚度0.35mm的无取向硅钢的中间品,其主要目的在于得到板形良好的0.35mm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77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