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9054.X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5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刘丰收;李英奇;许鑫;张金;王猛;李闯;周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科金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9/10 | 分类号: | B61K9/10;G06T7/00;G06V1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马娅佳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评级 图谱 钢轨 疲劳 伤损 程度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包括:
制作钢轨轨面疲劳伤损评级图谱;
获取待评价钢轨的轨面的照片;
将所述照片与所述钢轨轨面疲劳伤损评级图谱进行对比,根据所述钢轨轨面疲劳伤损评级图谱确定所述待评价钢轨的轨面疲劳损伤程度等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钢轨轨面疲劳伤损评级图谱,包括:
根据轨面伤损的特征和损伤密度,确定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等级,并制作与各等级对应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等级包括0~7级,所述钢轨轨面疲劳损伤评级图谱包括0~7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0~7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包括:
0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无裂纹,无掉块;
1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存在裂纹,无掉块;
2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轨轨面存在裂纹,且存在零星分布的轻微掉块;
3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存在裂纹,且存在连续分布的轻微掉块;
4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存在裂纹,且存在连续分布的轻微掉块和零星分布的较大尺寸掉块;
5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存在裂纹,且存在条带状并连续分布的较大尺寸掉块;
6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存在裂纹,且存在遍布顶面并连续分布的较大尺寸掉块;
7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其钢轨轨面存在裂纹,且存在遍布顶面并连续分布的较大尺寸掉块,或者,单个所述掉块的长度≥25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轻微掉块的尺寸为,5mm≤掉块长度<15mm;所述较大尺寸掉块的尺寸为,5mm≤掉块长度<25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零星分布是指,两个相邻的掉块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所述连续分布是指,两个相邻的掉块之间的距离大于300mm;所述条带状并连续分布是指,掉块区域的平均宽度大于15mm,所述遍布顶面并连续分布是指,掉块区域的平均宽度大于50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照片与所述钢轨轨面疲劳伤损评级图谱进行对比,包括确定所述照片中轨面伤损的特征和损伤密度与所述钢轨轨面疲劳损伤评级图谱中的n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接近时,则确定所述待评价钢轨的轨面疲劳损伤程度为n级;当所述照片中轨面伤损的特征和损伤密度介于n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和n+1级钢轨轨面疲劳伤损标准图之间时,则确定所述待评价钢轨的轨面疲劳损伤程度为n.5级,其中,n为0~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的分辨率不低于1080p。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评级图谱的钢轨轨面疲劳伤损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片应至少覆盖0.5米长度的钢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科金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铁科金化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铁科金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90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钢加热炉全纤维炉顶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线束的输送装置及线束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