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装卸运输车的联体箱及其开闭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88990.5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22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钟一;李建均;高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1/273 | 分类号: | B60P1/273;B60P1/16;B60P1/28;B60P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杜雪清 |
地址: | 418116***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卸 运输车 联体 及其 开闭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自装卸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装卸运输车的联体箱及其开闭控制方法,联体箱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的箱门及控制箱门开闭的驱动系统,箱体上设置有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及控制器,当箱体移动至装载位置时第一触发器被触发,当箱体移动至装载位置被锁定时第二触发器被触发,该开闭控制方法包括:当第二触发器处于触发状态,并且第一触发器由触发状态转换为未触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系统打开箱门;当第二触发器处于触发状态,并且第一触发器由未触发状态转换为触发状态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系统关闭箱门。本发明简化箱门启闭控制流程,也避免了误操作和反顺序导致箱门提前打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人员安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装卸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装卸运输车的联体箱及其开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民用领域的自装卸车辆大多采用的是伸缩臂水平滑动的形式,主要用于运输石油、垃圾转运等方面,自装卸车辆通过伸缩臂勾住箱体带动箱体移动装载至车架上,当车辆运输至转运站,箱体尾门打开,液压升降气缸则驱动箱体和伸缩臂整体翻转至一定角度,此时箱体内的物料因倾斜角度及重力作用从箱体内滑出实现卸料。
目前,箱体尾门的启闭大多采用液压系统的液压油路来连接开启尾门的液压油缸,进行自动开关门,而尾门启闭的控制方式则加装了无线接收控制器以及无线遥控开关,操作无线遥控开关即可发送指令至无线接收控制器,无线接收控制器进一步控制液压系统启动液压油缸动作,从而实现尾门的自动启闭。
上述遥控控制尾门启闭的方案存在以下缺点:
1)加装了无线接收控制器以及无线遥控开关,使尾门启闭装置更为复杂;2)特殊情况下,如遇到遥控开关无电或者控制失灵,则无法正常完成箱体卸料作业;3)需要操作者分别控制尾门遥控开关和钩臂车液压升降系统开关来完成卸料作业,需要严格按照先后顺利执行操作,存在误操作或反顺序操作的可能,使得尾门提前开启造成环境污染或带来人员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自装卸车辆尾门启闭控制方式复杂、存在误操作、安全性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控制简单、准确性高、安全性好的自装卸运输车的联体箱及其开闭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装卸运输车的联体箱的开闭控制方法,所述联体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的箱门以及控制所述箱门开闭的驱动系统,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第一触发器、第二触发器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触发器、所述第二触发器和驱动系统均连接,当所述箱体移动至装载位置时,所述第一触发器被触发,当所述箱体移动至所述装载位置被锁定时,所述第二触发器被触发,所述开闭控制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二触发器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由触发状态转换为未触发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系统打开所述箱门;当所述第二触发器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由未触发状态转换为触发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系统关闭所述箱门。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二触发器均为接近开关,所述的当所述第二触发器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由触发状态转换为未触发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系统打开所述箱门,包括:当所述第二触发器处于高电平,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由高电平变换为低电平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系统打开所述箱门。
可选的,所述第一触发器和所述第二触发器均为接近开关,所述的当所述第二触发器处于触发状态,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由未触发状态转换为触发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系统关闭所述箱门,包括,当所述第二触发器处于高电平,并且所述第一触发器由低电平变换为高电平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系统关闭所述箱门。
可选的,所述的自装卸运输车的联体箱的开闭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驱动系统控制所述箱门打开的时间小于所述自装卸运输车将所述箱体倾斜至卸料位置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驱动系统控制所述箱门完全打开时,所述自装卸运输车驱动所述箱体倾斜的角度小于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环境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三一环境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8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