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06179.5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1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蒋嘉俊;杨丙贤;张琳;张梦;陈瑶;田旭;钟卓珩;付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细叶十大 功劳 高效 生产 多种 天然 生物碱 化合物 方法 | ||
1.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细叶十大功劳植株部位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进行消毒后表面贴于添加蔗糖、琼脂、2,4-对氯苯氧乙酸和6-糖基氨基嘌呤的MS培养基上,先避光密闭培养后再交替采用光照培养和黑暗培养,培养到外植体边缘产生愈伤组织至外植体完全愈伤化但尚未褐化期间的任意时刻终止,采集培养得到的含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或者愈伤组织并从中提取小檗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巴马汀及其他生物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外植体所用的每升培养基中,含有2.37-9.58g MS培养基、30g蔗糖、10g琼脂、0.25-1.5mg 2,4-对氯苯氧乙酸、0.25-1.5mg6-糖基氨基嘌呤,且培养基的pH调至5.8,灭菌后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采用细叶十大功劳的茎、叶或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优选采用细叶十大功劳的叶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进一步优选采用细叶十大功劳幼嫩的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过程为:将所述外植体先用蒸馏水冲洗5~10分钟,然后于超净工作台将其转移至离心管内,依次采用无菌水摇晃洗涤3~4次、75%酒精洗涤20~30秒、1%~10%次氯酸钠溶液漂洗3~8分钟,再用无菌水洗涤3~4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消毒后修剪后剪成方片状,然后将其下表面贴于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外植体的大小为0.5cm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密闭培养时间为3~6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利用细叶十大功劳高效生产多种天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培养和黑暗培养各自的培养时长为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理工大学;红河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061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玻璃瓶制作工艺
- 下一篇:制动能量回收方法、系统及电动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