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峰铜-银核壳颗粒焊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2013.4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0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平;李金城;戴东方;钱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35/02 | 分类号: | B23K35/02;B23K35/30;B23K35/40 |
代理公司: | 重庆仟佰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5 | 代理人: | 廖龙春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峰铜 银核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焊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峰铜‑银核壳颗粒焊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3μm的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200nm~800nm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20~80nm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以及有机溶剂,三种铜‑银核壳颗粒中银总含量为15wt%~25wt%,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的体积占比分别为55%~65%、30%~40%以及5%~15%,有机溶剂的占比为10wt%~20wt%。其中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和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采用相应的铜颗粒经过处理后再化学镀银制得。本发明解决了纳米铜易氧化、烧结后连接不紧密、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焊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峰铜-银核壳颗粒焊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功率模块中芯片与基板连接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是焊料合金。焊料合金可分为锡铅焊料和无铅焊料两类。传统锡铅焊料具有低工艺温度、低操作成本等优点,然而铅是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铅电力电子产品难以回收,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生物健康。而纳米金属颗粒焊膏凭借其优越的电热性能和“低温连接、高温服役”的特点已成为电子封装连接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纳米铜和纳米银焊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纳米铜具有良好的低温连接和高温工作性能,具备优秀的电热传输能力,且价格相对低廉,对环境绿色无害,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互连材料,但是纳米铜易氧化,烧结后连接不紧密,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三峰铜-银核壳颗粒焊膏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纳米铜易氧化、烧结后连接不紧密、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三峰铜-银核壳颗粒焊膏,包括1~3μm的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200nm~800nm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20~80nm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以及有机溶剂,三种铜-银核壳颗粒中银总含量为15wt%~25wt%,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的体积占比分别为55%~65%、30%~40%以及5%~15%,有机溶剂的占比为10wt%~20wt%。
可选地,有机溶剂包括溶剂型还原剂。
可选地,溶剂型还原剂包括乙二醇、甘油、异丁醇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一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通过以下方法制得:
将微米级铜颗粒、亚微米级铜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颗粒依次放入OP-10、H2SO4、SnCl2和PdCl2溶液中进行漂洗,再过滤出颗粒后分别进行脱脂、分散、去除氧化物、增敏和活化处理,再将处理后的颗粒放入由PVP、AgNO3、EDTA二钠盐、还原剂组成的水浴液中加热并进行磁搅拌,过滤后获得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亚微米级铜-银核壳颗粒、纳米级铜-银核壳颗粒。
可选地,在对微米级铜颗粒、亚微米级铜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颗粒进行漂洗前,先在微米级铜颗粒、亚微米级铜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颗粒表面包覆上柠檬酸盐。
柠檬酸盐包覆在铜颗粒表面可以减少铜颗粒与氧气的接触,从而减少铜的氧化;而成,烧结过程中,柠檬酸盐的热分解产生一种中间产物:甲酸(HCOOH)。在160℃以上,HCOOH分解产生氢(H2)和二氧化碳(CO2)。H2作为HCOOH的热分解产物,将生成的CuO或Cu2O还原为Cu。从而减少了烧结过程中的氧化现象,提高了剪切强度,提高导电性。
可选地,在对微米级铜颗粒、亚微米级铜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颗粒进行漂洗前,先在微米级铜颗粒、亚微米级铜颗粒以及纳米级铜颗粒表面包覆上柠檬酸盐的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2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