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有毒蘑菇种类进行常规/实时荧光/数字PCR鉴定的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310212519.5 申请日: 2023-02-27
公开(公告)号: CN116334281A 公开(公告)日: 2023-06-27
发明(设计)人: 姜帆;张玉;何佳遥;彭萱子;朱水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6;C12Q1/6851;C12N15/11
代理公司: 北京百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0 代理人: 邹晓艳
地址: 100176 北京市大***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有毒 蘑菇 种类 进行 常规 实时 荧光 数字 pcr 鉴定 试剂盒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有毒蘑菇种类进行常规/实时荧光/数字PCR鉴定的试剂盒和方法,试剂盒包括用于对有毒蘑菇进行PCR鉴定的引物组,有毒蘑菇包括选自假褐云斑鹅膏、锥鳞白鹅膏、新苦粉孢牛肝菌中的一种或多种,试剂盒用于对不同种类的有毒蘑菇进行种类鉴定。本发明选取常见的有毒蘑菇及其近缘种和形态近似种,通过序列比对,找到有毒蘑菇与其近似物种的差异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能准确地将有毒蘑菇与其它近似种和易混淆种区分开来;通过灵敏度检测,保证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满足中毒事件中早期、准确诊断,从而尽快对症使用解毒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蘑菇种质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有毒蘑菇种类进行常规/实时荧光/数字PCR鉴定的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一些有毒菌类与可食菌类外形相似、且生长季节和生长环境相同,混杂生长在一起,容易被人当成可食菌类采用。而误食野生毒蘑菇可能会造成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肠胃炎等严重后果。

常见野生毒蘑菇中,鹅膏科(Amanitaceae)鹅膏属(Amanita)部分真菌因含有鹅膏肽类毒素而具有致毒性,如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俗名“白毒伞”,该种被科学界认为是“剧毒杀手”,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

在误食有毒蘑菇急救中存在事发突然、形态学鉴定难等棘手难题,且目前我国对有毒生物危害整体关注与研究较少,没有形成成熟的检测鉴定技术方法、试剂和标准,无法及时诊断出中毒原因,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了重大隐患。所以,开展有毒蘑菇快速定性检测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有毒蘑菇种类进行常规/实时荧光/数字PCR鉴定的试剂盒,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为了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有毒蘑菇进行PCR鉴定的试剂盒,包括用于对有毒蘑菇进行PCR分子鉴定的特异性引物,

所述有毒蘑菇包括选自假褐云斑鹅膏、锥鳞白鹅膏、新苦粉孢牛肝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有毒蘑菇对应的特异性引物如下表所列:

上述的试剂盒还包括用于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TaqMan探针,每种有毒蘑菇对应的TaqMan探针如下表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25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