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15248.9 | 申请日: | 202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1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林;赵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林泉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6;B29C45/17;B29L31/30 |
代理公司: | 镇江信众合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7 | 代理人: | 蔡士超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材料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包括:框架(11);第一模组件(30);第二模组件(40);以及中心模组件(20),中心模组件(20)包括旋转台(21)和支撑柱(22),旋转台(21)设置在框架(11)上,支撑柱(22)固定设置在旋转台(21)上;支撑柱(22)具有四个侧面,每个侧面上设置有一套模具单元;并且旋转台(21)被配置为能够以90度的角度步进式地旋转,使得支撑柱(22)上的每一套模具单元都能与第一模组件(30)和第二模组件(40)相面对。本发明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并且合模精度高,产品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的成型或塑性状态材料的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注射成型,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及汽车内饰材料,所述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用于制造多层的或多色的制品。
背景技术
对于汽车设计而言,在追求外形和动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内饰的设计,内饰的选用力图提高汽车美观性和高级感,以让乘客感觉舒适。选用双色汽车内饰材料是提升感官品质的途径之一,例如,汽车内饰材料的内层为有色层、外层为透明层,还可以在内层和外层之间增加薄膜层,通过薄膜层提供图案设计。目前已有适用的双色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它包括第一前模、后模和第二前模,后模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且第一后模和第二后模背对背地连接在一起;第一后模与第一前模合模后,用于注塑形成半成品;然后,后模水平旋转使第一后模与第二前模合模,用于在所述半成品的基础上注塑形成成品。
这种双色注塑模具的加工效率不高,在实际生产中,在半成品形成后,对于某些内饰制品,需要将其适当冷却才能进行第二层的注塑,以免注射压力使第一层变形,因此,后模水平旋转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将第一后模与第二前模合模,同时,成品形成后,需要从后模上卸载下来,这也中断了注塑过程,在前述等待时间和卸载制品的过程中,都不能进行半成品和成品的注塑。此外,在前述双色注塑模具中,第一前模为定模,后模和第二前模为动模,后模既要执行水平移动又要执行旋转运动,后模被设计为具有较大活动余度,而第二前模的移动路径较长,这些导致后模和第二前模的位置精度不佳,因而合模的精度不好,影响成品质量。
进一步地,现有技术的汽车内饰加工装置往往只能适用于安装一种模具,而在实际的汽车内饰生产中,生产同样形状的汽车内饰,根据目标产品的不同,可能所需要的模具厚度不同,特别是在生产同样规格的汽车内饰时,存在这样的需求,即一批汽车内饰为纯双层产品,另一批汽车内饰为中间具有薄膜图案的双层产品,此时,有更换不同厚度模具的需求。
此外,有的汽车内饰加工模具需要的人工参与程度大,例如锁模需要手动锁模,因而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并且存在锁紧力不可调等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具有更高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以获得更好的合模精度,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模具的安装,以生产不同规格的汽车内饰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锁紧力可调的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或目的之一,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加工装置,包括:
框架;
第一模组件,设置在框架内;
第二模组件,设置在框架内,并与第一模组件间隔开;以及
中心模组件,设置在框架内,位于第一模组件和第二模组件之间,
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林泉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林泉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52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