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31247.3 | 申请日: | 202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4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徐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煌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5/00;B21D26/02;B21D3/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照伟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线 外壳 加工 模具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电力工程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其包括准备材料、整形、一次水涨、锯断、二次整形、退火等步骤,并设计对应的水涨模具、一次整形模具、二次整形模具。本方案生产的拉线外壳解决现有采用铸造钢件工艺的生产的拉线外壳产品带来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楔形线夹,主要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该部件广泛使用在铁路和高铁电气化线路上。现有技术中,楔形耐张线夹包括拉线外壳,拉线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楔形腔,楔形腔内插设有夹块,用于卡设导线将其固定。将导线夹持在夹块和楔形腔的内壁之间,达到夹持导线的作用。
目前拉线外壳成型加工由铸造钢件生产加工,这种加工生产方法存在一些不可克服的缺点,容易产生气孔、冷隔、收缩、应力集中等工艺上的缺陷,由此产生部件的使用安全系数降低,增加事故的隐患。鉴于此,企业考虑采用压力加工的方式整体加工出拉线外壳,将整根圆管预加工成扁管,再将扁管一体成型为中间坯体,对中间坯体整形切割,以避免铸造工艺带来的缺陷,但压力加工无法一次成型拉线外壳,需要进行多次压力加工的组合,所以设计出多次加工拉线外壳的对应模具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采用铸造钢件工艺的生产拉线外壳产品带来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方法,
步骤1、准备材料:圆管按规定长度下料加工成扁管;
步骤2、整形:将扁管放入水涨模具中并通过多向液压机上下合模压紧;
步骤3、一次水涨:利用多向液压机两侧缸向里挤压水涨扁管;
步骤4、锯断:将水涨后的扁管取中锯断;
步骤5、切割:采用激光切割机切割扁管的外围图样并削孔;
步骤6、二次整形:将第二模具与水涨模具替换,将上模芯棒安装至两侧缸相对面上,启动多向液压机,两侧上模芯棒对中将工件挤压整形;
步骤7、退火:将工件加热至500~550℃,保温时间2~8h后冷却得到成品工件;
另外还提供一种拉线外壳加工模具,所述步骤1中的水涨模具包括第一上模、第一下模、第一芯模,所述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内水平开有可容纳扁管的纺锤形凹槽,第一芯模开有连通外界液体介质的第一通道;
所述步骤2中的第二模具包括第二上模、第二下模、第二芯模,所述第二下模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U型槽的底部中线处向上凸起,所述第二上模设有可贴合插入U型槽的凸块,所述凸块的底部中线处为倒梯形,凸块的底面向上凹陷。
本方案的基本原理为:将水涨模具上下模与芯棒分别固定在多向液压机的纵向缸和侧缸上,圆管整体加工为扁管后放入多向液压机的水涨模具内,水涨模具上下模合模后,芯棒向中挤压时,液体介质从第一通道内进入扁管中空部,从而将扁管水涨成半成品工件并贴合水涨模具的凹槽;再将切割销孔后的半成品工件放入第二模具中,第二模具上下合模,进一步压缩整形外部形状,将第二芯模沿半成品工件内壁挤入,对半成品工件内壁整形,再对成品工件退火消除内应力。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使原有铸造生产加工存在的缺陷如气孔、冷隔、收缩、内应力等全部克服掉。本申请生产出的拉线外壳,经检测探伤、拉力测试,均无任何缺陷,强度拉力远大于99千牛,各项技术指标远高于铸钢件产品,使用安全系数有了突破性提高,减少使用隐患。
进一步,第二芯模外套接有可拆卸的二次模芯压圈。通过二次模芯压圈进一步稳定芯模的行进路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煌工贸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煌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312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