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泰乐菌素A的重组菌株及其生产泰乐菌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0302.5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3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志宏;厉海笛;黄婷婷;林双君;吕立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53;C12N15/76;C12P19/62;C12R1/4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李茂家;闫俊萍 |
地址: | 322109***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泰乐 菌素 重组 菌株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公开属于微生物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泰乐菌素A的重组菌株及其生产泰乐菌素的方法。更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重组链霉菌、包含链霉菌的细胞培养物及用途,和生产泰乐菌素的方法。本公开以星海湾链霉菌为出发菌株,增强了星海湾链霉菌中泰乐菌素合成通路关键酶的表达,构建得到了生产泰乐菌素的重组微生物菌株T0771。利用所述重组菌株发酵生产泰乐菌素,可降低副产物泰乐菌素D的产生、使其含量降低至3%以下,并将泰乐菌素C全部转化为泰乐菌素A,因此显著了提升泰乐菌素A的产量及纯度(≥97%)。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微生物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泰乐菌素A的重组菌株及其生产泰乐菌素的方法。更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一种重组链霉菌、包含链霉菌的细胞培养物及用途,和生产泰乐菌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泰乐菌素是由弗氏链霉菌等放线菌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是由一个十六元内酯环和碳霉氨基糖(mycaminose),红霉糖(mycarose)和6’-脱氧-D-阿洛糖(mycinose)三个糖苷配基组成。市售泰乐菌素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其中泰乐菌素A占90%,其生物活性最优。鉴于对革兰氏阳性菌、螺旋体、支原体等都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泰乐菌素不仅被作为动物饲料药物添加剂,也可作为半合成原料,用于生产活性更好、附加值更高的替米考星和泰万菌素等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前景。
泰乐菌素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在发酵过程中,存在四种主要成分:泰乐菌素A,去碳霉糖的泰乐菌素B,泰乐菌素C(大菌素)和泰乐菌素D(雷洛菌素),其中泰乐菌素A为药效组分。在发酵初期,以泰乐菌素A为主。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A和C的组分比例发生变化,即C组分不断增加,由此推测C组分转化为A组分的酶活力不强,造成了C组分的积累。故在发酵后期需要将C定向转化为A。此外,泰乐菌素发酵液中的杂质组分泰乐菌素D一直是困扰泰乐菌素产品纯度的难点。泰乐菌素D与泰乐菌素A性质相近、难以消除,也为后续半合成泰乐菌素衍生物引入了杂质,而额外增加纯化分离步骤将提高成本。
常规的菌株选育和复壮是维持和提升菌株效价的通用策略。例如,引用文献1中公开了一株通过诱变即定向筛选到的弗氏链霉菌SF-4,通过在该菌株的发酵过程中添加铵盐的方法,从而促进了泰乐菌素C组分转化为A组分。此外,在深入研究泰乐菌素生物合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体系,从基因水平对生产菌株进行遗传改造,提升限速步骤的基因表达水平。引用文献2以泰乐菌素生产菌株弗氏链霉菌SWL00020为出发菌株,通过敲除其基因组中的基因tylCVII、tylCV、tylCVIII、tylCIV和tylCII,实现了只产泰乐菌素B而不产泰乐菌素A。引用文献3中公开了在弗氏链霉菌TL-209中转入过表达泰乐菌素合成关键限速酶基因tylF以及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hb的重组质粒,并将重组菌株于30L发酵条件下发酵,泰乐菌素产量可达到17000~18000u/mL,泰乐菌素A组分的含量可达到94%~95%。
目前泰乐菌素通常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杂质组分泰乐菌素C和D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并积累,需要通过提高温度,将泰乐菌素C完全转化为泰乐菌素A,且在此过程中泰乐菌素D进一步增加,通常在5%以上,影响了产品纯度,不符合泰乐菌素市场要求(≤3.5%)。鉴于泰乐菌素多组分的产生通常源于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后修饰基因(图1),后修饰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会导致中间产物的积累,而影响最终产物的产量。因此针对限速的后修饰基因进行合理改造优化,将有望实现有效组分泰乐菌素A的产量提升,同时降低其他杂质组分。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1:CN111139197A;
引用文献2:CN103849591A;
引用文献3:CN102690775A。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0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