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41816.2 | 申请日: | 202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8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安;洪奕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聚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B29C35/1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邹建聪 |
地址: | 362312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生物降解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由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制作而成,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辊及导辊,冷却箱固定在机座上,冷却箱包括入膜口及出膜口,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冷却箱内,冷却辊包括对薄膜一面进行冷却的上冷却辊及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冷却的下冷却辊,上冷却辊位于冷却箱的入膜口,下冷却辊位于上冷却辊的下方,导辊可转动设置在机座的出膜口处,导辊将经上冷却辊及下冷却辊冷却后的薄膜输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本发明通过冷却装置将薄膜进行均匀冷却,提高薄膜成型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塑料薄膜制品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所常见且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次性塑料袋、快递包装袋等塑料薄膜随处可见。传统塑料薄膜制品的物料多为石油的各种衍生物,而众所周知,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石油资源枯竭之前,找到合适的甚至性能更好的塑料替代品刻不容缓。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单纯追求产品性能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人们更需要的是塑料产品本身的环境友好性,所以可生物降解性塑料制品应运而生,可生物降解薄膜是指可以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薄膜。
在制作抗菌生物降解薄膜时,传统的制作方法为先使用挤出机将物料加热成熔融状态后挤出,然后通过吹膜机制得薄膜,将薄膜冷却后最后通过牵引机构将薄膜传送至收卷机构,由收卷机构将薄膜进行收卷。传统的制作抗菌生物降解薄膜的方式冷却时,通常采用风环进行冷却,冷却速度较慢,冷却不均匀,从而不利于薄膜的成型质量。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通过冷却装置将薄膜进行均匀冷却,提高薄膜成型的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其由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制作而成,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包括机座及设置在机座上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辊及导辊,冷却箱固定在机座上,冷却箱包括入膜口及出膜口,冷却辊可转动设置在冷却箱内,冷却辊包括对薄膜一面进行冷却的上冷却辊及对薄膜另一面进行冷却的下冷却辊,上冷却辊位于冷却箱的入膜口,下冷却辊位于上冷却辊的下方,导辊可转动设置在机座的出膜口处,导辊将经上冷却辊及下冷却辊冷却后的薄膜输出。
进一步,冷却辊包括进水轴及辊体,进水轴一端设置进水口,进水轴沿轴向方向设置多个出水口;辊体包括内筒及外筒,内筒内形成供进水轴插入的空腔,内筒上设置与出水口对应的入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冷却腔,外筒一端设置出口。
进一步,外筒内侧壁延伸形成多个导热片。
进一步,多个出水口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上冷却辊的多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上,下冷却辊的多个出水口的出水方向朝下。
进一步,出水口的口径小于入口的口径。
进一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还包括风冷装置,风冷装置设置在机座上,风冷装置包括风冷架、风冷杆、安装座、进风管及出风箱,风冷架固定在机座上,风冷杆可转动设置在风冷架上,安装座固定在风冷杆上,进风管一端用于连接冷源,进风管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出风箱固定在安装座上,出风箱与进风管连接,出风箱上设置多个出风口。
进一步,出风箱内设置挡风板,挡风板呈弧形状,挡风板上设置多个出风通口。
进一步,抗菌生物降解薄膜制作设备还包括供料装置,供料装置包括料架及料箱,料架固定在机座上,料箱设置在料架上,料箱连接用于输入物料的进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聚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聚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41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