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铁桥墩水下结构检测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53822.X | 申请日: | 2023-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3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龚循强;朱煜峰;张瑞;鲁铁定;杨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02;G01N3/04;G01N3/06;B08B1/00;B08B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刘武勤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桥 水下 结构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铁桥墩水下结构检测设备,涉及桥墩检测领域,包括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的下方连接有移动吊机与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侧面靠近桥墩的位置连接有两组吸附辊,两组所述吸附辊与桥墩外侧贴合,且检测机构的侧面还安装有两组采集相机,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盒与从动轮,驱动盒的通过管道连接有位于吸附辊内部的吸附嘴。本发明通在检测前,启动输出电机带动多组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扇叶在驱动盒内转动,从而将外界的水吸附嘴位置吸入到第二水管内,从而使吸附嘴位置产生负压,负压带动检测机构整体贴合在桥墩外壁,使检测机构稳定的附着在桥墩外侧,减少水流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墩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铁桥墩水下结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为了保持高铁的运行平稳,通常需要减少高铁的变化,因此会采用大量高架桥梁以及隧道,在穿过河流等地段时,桥梁下的桥墩会位于水面下方,长时间泡水,会对桥墩表面造成不同的腐蚀以及损伤,因此需要经常性的对桥墩表面进行检测,及时对桥墩进行维修,确保高铁行驶的安全。
但是,现有的桥墩检测设备,特别是水下检测,检测过程中,需要通过运输设备将检测设备移动到桥墩位于水面的位置,随后采用吊绳等方式将检测机构移动到水下对桥墩表面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通常都是采用摄像头拍摄的方式,很多隐患都无法检测到,其次,现有的检测方式很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击,导致检测设备发生晃动等情况,影响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铁桥墩水下结构检测设备,以解决不能对隐患进行检测、水流冲击影响检测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铁桥墩水下结构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的下方连接有移动吊机与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的侧面靠近桥墩的位置连接有两组吸附辊,两组所述吸附辊与桥墩外侧贴合,且检测机构的侧面还安装有两组采集相机,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安装有驱动盒与从动轮,驱动盒的通过管道连接有位于吸附辊内部的吸附嘴,吸附嘴与桥墩对齐,从动轮位于驱动盒内部连接有扇叶,所述驱动盒的一侧连接有摆动板,驱动盒通过管道与摆动板内部接通,所述从动轮通过传动机构与摆动板传动连接,所述摆动板的端部延伸至检测平台的外侧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外侧开设有多组刮板,刮板与桥墩外侧贴合,且活动板的侧面位于刮板的上方皆开设有喷水口,吸附嘴、驱动盒以及多组管道与喷水口形成水流回路,所述检测机构的内部安装有冲击锤,且冲击锤位于两组采集相机之间,所述摆动板与冲击锤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的将检测机构移动到水面下方,随后使检测机构紧贴在桥墩外侧对桥墩进行检测,检测的同时通过活动板对桥墩外侧进行清理,减少杂质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并且通过冲击锤对桥墩外侧进行冲击,减少残留隐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平台与桥墩外侧固定连接,且检测平台位于水面上方,所述检测平台的内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吊机的顶端连接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两组移动轮、移动电机,移动吊机通过移动机构在移动槽内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对检测机构进行限位固定,方便检测机构在桥墩外侧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吊机的内部安装有吊装电机、多组牵引辊、牵引绳以及导线,所述牵引绳与导线分别缠绕在不同的牵引辊上,且多组牵引辊与吊装电机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对检测机构进行上下移动,使检测机构进入到水面对桥墩不同的位置进行检测。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机构的侧面开设有检测空腔,所述吸附辊、采集相机与冲击锤皆位于检测空腔的内部,所述检测机构的外侧位于检测空腔的上下位置皆连接有缓冲垫,检测空腔的内壁位于吸附辊的外侧开始有清理板,所述检测空腔外侧靠近活动板的位置安装有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的检测机构与桥墩外侧贴合,从而对桥墩进行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538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瓷砖辅助铺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