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09827.X | 申请日: | 202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0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恩东;钱海萍;祁莹莹;徐莉;刘静;汪泽坤;孙冬冬;汪维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31/404;A61K47/28;A61K47/2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色 杆菌 ph 敏感 脂质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包括包裹材料脂质体以及包裹于所述脂质体内的紫色杆菌素;其中,所述脂质体由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脂和胆固醇制备而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制备pH敏感脂质体包裹紫色杆菌素,增加紫色杆菌素在水中的分散性,增加紫色杆菌素作为药剂使用的应用前景;同时,本发明提供的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容易实施,能够有效提高紫色杆菌素稳定性,增强了其抑菌及抗肿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紫色杆菌素是微生物以色氨酸分子为前体物质氧化缩合得到的一种非水溶性次级代谢产物,其不仅可用做染色剂,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1)对白血病、淋巴瘤细胞和结肠癌细胞等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通过增加线粒体的膜电位使MRC-5细胞(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和HeLa细胞(子宫颈癌细胞的细胞系)凋亡;(2)能够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芽孢杆菌(Bacillus sp.)、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loylococcous aureus)、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及链球菌(Streptococcussp.)等革兰氏阳性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基于上述特性,紫色杆菌素在食品、生物医药、印染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色杆菌素是一种非水溶性物质,当后续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作为药剂使用时,这一特性将大大抑制其发展。
脂质体是球形的小囊泡,其可以由胆固醇、鞘脂、糖脂或长链脂肪酸甚至膜蛋白等制成。当脂质体分散在水中时,磷脂双分子层会自发形成封闭的结构,内部含水环境受到磷脂双分子层膜的限制。据此,若能将脂质体作为载体,将紫色杆菌素包裹于其内,将进一步提高色杆菌素在水中的分散性,解决其作为非水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的难题。
同时,结合紫色杆菌素的抗肿瘤功效,可进一步选择具有pH敏感的类脂材料来合成pH敏感脂质体。由于肿瘤间质的pH比正常组织细胞低,可设计一种pH敏感脂质体,使其在pH降低的肿瘤环境中,更好地与膜融合释放药物,进而增加其靶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制备新型pH敏感脂质体包裹紫色杆菌素,从而增加紫色杆菌素在水中的分散性,同时设计pH敏感材料在弱酸环境下释放内部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包括脂质体以及包裹于所述脂质体内的紫色杆菌素;其中,所述脂质体由磷脂酰乙醇胺(PE)、胆固醇琥珀酸单脂(CHEMS)和胆固醇(CHOL)制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脂质体的组成成分中:
磷脂酰乙醇胺为pH敏感材料,pKa为5.0~6.0;当pH值偏向酸性时,磷脂酰乙醇胺发挥其pH敏感作用;
胆固醇琥珀酸单脂用作乳化剂和脂质体载体材料;
胆固醇在脂质体中起到生物膜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脂质体的组成成分中: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脂和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8):(2~4):(1~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紫色杆菌素作为被包裹的生物活性成分,其添加量为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脂和胆固醇三者总质量的2%~5%。
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紫色杆菌素pH敏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紫色杆菌素溶于氯仿中,至完全溶解;
(2)分别取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琥珀酸单脂、胆固醇溶于步骤(1)获得的溶液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098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