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58617.X | 申请日: | 2023-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5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松;程巧;刘元法;秦佳伟;苏二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89/00 | 分类号: | C08L89/00;C08L5/08;C08J3/075;A23L29/00;A23L29/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分离 蛋白 透明 复合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合凝胶由银杏果分离蛋白和透明质酸热诱导形成;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为:(1)配制银杏果分离蛋白储备液;(2)配制透明质酸储备液;(3)将银杏果分离蛋白储备液和透明质酸储备液混合搅拌形成混合溶液,热诱导后冷却,于低温下储存形成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本发明将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透明质酸多糖与银杏果分离蛋白复合以改善蛋白凝胶的力学性能、水化性能、微观结构和热稳定性,解决了银杏蛋白凝胶性差,银杏果利用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银杏果分离蛋白加工性能的提高,也为透明质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凝胶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银杏(Ginkgo biloba L.)在中国具有广泛种植和利用果实的悠久历史,其果中蛋白组分含量丰富,在10%-15%,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及比例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远高于粮农组织/世卫组织推荐的优质蛋白质标准,银杏果蛋白中不含限制性氨基酸,且富含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植物源蛋白中普遍不存在,此外还富含谷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是一种较为优质的食品蛋白质,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显著的食品开发利用潜力。但目前由于银杏果蛋白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从而导致它们的功能较差,特别是凝胶性差。因此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受到了限制,凝胶特性是食品蛋白质的重要功能特性,蛋白质的胶凝行为及其流变性质是形成某些食品独特的质构、感官和风味的决定性因素。对银杏蛋白凝胶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推动银杏蛋白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银杏资源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凝胶性能的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由银杏果分离蛋白和透明质酸热诱导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为50-1500kDa。
进一步地,所述银杏果分离蛋白和透明质酸的质量比为120:0.1-5。
本发明所述的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银杏果分离蛋白储备液;
(2)配制透明质酸储备液;
(3)将银杏果分离蛋白储备液和透明质酸储备液混合搅拌,热诱导后冷却,于低温下储存形成银杏果分离蛋白/透明质酸复合凝胶。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银杏果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银杏果脱壳去皮后干燥处理,磨碎成粉后,过筛,得银杏果粉;将银杏果粉与正己烷混合,进行脱脂处理,得脱脂银杏果粉;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从脱脂银杏果粉中提取银杏果分离蛋白,得银杏果分离蛋白粉。
进一步地,上述银杏果分离蛋白的制备方法具体为:选取无腐败变质的新鲜银杏果,将银杏果剥壳去皮得银杏种子,在40-60℃的烘箱中干燥50-60小时,再研磨成粉,过80目筛得银杏果粉,使用正己烷对银杏果粉进行脱脂2-4次,银杏果粉与正己烷的质量体积比为1:8-10kg/L;再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提取银杏果分离蛋白:将干燥后的脱脂银杏果粉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混合溶液,脱脂银杏果粉与去离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2kg/L,用1mol/LNaOH溶液将混合溶液的pH调至9.0,室温下搅拌30-40分钟,然后4-6℃,10000g离心15-20分钟,取上清液,用1mol/LHCl溶液将其pH调至4.4,在4-6℃,10000g离心15-20分钟,取沉淀分散于水中,用1mol/LNaOH溶液将其pH调至7.0,冷冻干燥后于4-6℃冰箱保存;采用碱溶酸沉的方法中采用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浓度过低会导致使用量多不利于操作,浓度过高会导致蛋白发生颗粒感沉淀,因此,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浓度为1mol/L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未经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58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扇叶除尘雾炮机
- 下一篇:固定容器IP的网络插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