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在审
申请号: | 202310387237.9 | 申请日: | 202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毅军;岳玙;卢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阿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52 | 分类号: | B63B3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垂直 起降 | ||
1.一种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包括圆环(5),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环(5)固定连接圆管二(18),所述圆管二(18)固定连接圆环板(16),所述圆环板(16)设置有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斜槽(17);
所述圆环(5)固定连接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固定块(4);
所述圆管二(18)固定连接圆杆一(7);
所述圆杆一(7)轴承连接夹紧机构;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电动推杆(8),所述圆杆(7)轴承连接所述电动推杆(8),所述电动推杆(8)的推杆端固定连接圆块一(10),所述圆块一(10)轴承连接圆杆二(9),所述圆杆二(9)固定连接圆板(23),所述圆板(23)设置有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直槽(24),相邻的所述直槽(24)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直槽(24)内分别嵌套滑块(22),每个所述滑块(22)分别固定连接圆块二(21),每个所述圆块二(2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斜槽(1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块二(21)分别固定连接异形板(20),每个所述异形板(20)分别固定连接L形夹杆(1),相邻的所述L形夹杆(1)相互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异形板(20)分别固定连接圆杆四(14),每个所述圆杆四(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三(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块(4)分别轴承连接圆轴(19),每个所述圆轴(19)分别固定连接L形板(2),每个所述L形板(2)分别设置有槽体(3),每个所述圆杆三(1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体(3)内,每个所述L形板(2)分别固定连接圆柱(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23)轴承连接圆管一(11),所述圆管一(11)固定连接压力传感器(15)。
7.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垂直起降涵道的飞行器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本装置放置在选定的海面上,本装置漂浮在预定区域;
步骤二:飞行器着陆时,垂直落到所述L形夹杆(1)形成区域及所述圆柱(12)形成区域,接触所述压力传感器(15),控制器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15)的信号;
步骤三: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推杆(8)伸出,所述电动推杆(8)带动所述圆块一(10)摆动,所述圆块一(10)带动所述电动推杆(8)摆动,所述圆块一(10)带动所述圆杆二(9)摆动,所述圆杆二(9)带动所述圆板(23)转动,所述圆板(23)带动所述滑块(22)沿所述直槽(24)移动,所述滑块(22)带动所述圆块二(21)沿所述斜槽(17)移动,所述圆块二(21)带动所述异形板(20)摆动,所述异形板(20)带动所述L形夹杆(1)及所述圆杆四(14)摆动,所述圆杆四(14)带动所述圆杆三(13)摆动同时沿所述槽体(3)移动,所述圆杆三(13)带动所述L形板(2)摆动,所述L形板(2)带动所述圆轴(19)转动,所述L形板(2)带动所述圆柱(12)摆动,使所述L形夹杆(1)及所述圆柱(12)分别接触飞行器,将飞行器夹紧,控制器关闭所述电动推杆(8),防止飞行器着陆后倾覆,实现飞行器回收;
步骤四:通过L形夹杆(1)L形的设计实现了时刻保持一圈封闭正多边形的空间又不发生干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垂直起降涵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二(18)固定连接一组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浮力块(6)用于浮在水面加大浮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阿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阿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38723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