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增强的微纳纤维膜基致动器及其制备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71341.6 | 申请日: | 202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7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熊佳庆;周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9/00 | 分类号: | B25J19/00;D04H1/4382;D01F6/48;D01F6/56;D01F1/10;C08G8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杨琴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有机 框架 增强 纤维 膜基致动器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包括活性层,所述活性层为金属有机框架基微纳纤维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基微纳纤维膜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全部或部分嵌入在聚合物纤维中、或分布于纤维网络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包括CAU-10-H、MIL-47、MIL-53、MIL-88、MIL-101、MUV-2、SHF-61、SHF-62、SHF-81、ZIF-8,、ZIF-67、UIO-66以及它们的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聚合物纤维组分包括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硝化纤维素,磺化纤维素,丝蛋白,壳聚糖,海藻酸钠,聚酯,聚氨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聚环氧乙烯,聚丙烯腈,聚乳酸,聚乙烯醇缩丁醛,对苯乙烯-异戊二烯,聚偏氟乙烯及它们改性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还包括惰性层;所述惰性层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硅油纸、纤维素基胶带、导电布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惰性层材料形态包括致密薄膜、多孔薄膜、纤维膜或织物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层与活性层厚度比为10:1~1:10。
6.一种致动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金属有机框架、聚合物和溶剂混合,搅拌,得到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金属有机框架基微纳纤维膜,将金属有机框架基微纳纤维膜直接作为致动器,或者将金属有机框架基微纳纤维膜与惰性层叠加组合,得到致动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乙醚,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二氯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液中聚合物浓度为1wt%~50wt%;金属有机框架和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1~1:50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包括静电纺丝,湿法纺丝,微流控纺丝,熔融纺丝或气泡纺丝;叠加组合的方式包括直接沉积法、使用粘合剂粘合或胶带粘贴。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器在信息、能源、医疗或智能响应领域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7134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