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82470.5 | 申请日: | 202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许跃权;岳彩龙;陈泉妙;王鹏;曹林利;惠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32 | 分类号: | H01Q3/32;H01Q1/50;H01P1/1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孙思杰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腔移相 馈电 装置 移相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包括金属腔体,其内设置有安装腔、缝隙槽、借位腔以及安装口,安装腔背向借位腔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传输电路组件,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馈电网络组件,设置在金属腔体上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所在的一侧上;通过将金属腔体设置为双腔结构,中间通过一道缝隙槽相连,缝隙槽需选择合适的尺寸,以利于传输线路组件的通过,同时起到固定传输线路组件一侧的作用,结构更加可靠;而移相器信号的传输模式为带状线传输,直接与外接传输网络相连,免去了电缆作为过渡段转接,降低了整个馈电网络的复杂度,令移相器的尺寸更小、成本更低,提升了性能的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相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基站天线电调技术中,移相器作为实现电调功能的核心器件,与辐射单元之间大多通过电缆实现连接,使得整个馈电网络较为复杂、尺寸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以及性能的一致性较低,不利于基站天线的小型化,因此,急需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及移相器。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移相馈电装置,包括:
金属腔体,其内设置有安装腔以及通过一缝隙槽与安装腔连通的借位腔,金属腔体的至少一侧设置有与安装腔和借位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腔背向借位腔的一侧上设置有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
传输电路组件,其上设置有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
馈电网络组件,设置在金属腔体上输入插口和输出插口所在的一侧上,外部传输网络接入馈电网络组件;
传输电路组件可经安装口插设于安装腔和借位腔内,并朝向馈电网络组件方向运动,令输入插脚经输入插口、输出插脚经输出插口焊接于馈电网络组件上,且使得传输电路组件的至少部分伸入至缝隙槽中。
进一步地,传输电路组件包括:
第一基板,两侧分别设置有通过金属化过孔连接的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设置在第一基板上,输入插脚和输出插脚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电路连接的输入连接端口以及与第二电路连接的输出连接端口;
第一介质板,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介质板,设置在第一基板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基板设置为PCB板或金属板。
进一步地,馈电网络组件包括:
第二基板,其上设置有输入插槽和输出插槽;
接地层,设置在第二基板靠近金属腔体的一侧上且与金属腔体连接;
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设置在第二基板背向金属腔体的一侧上,输入插脚可经输入插口插设于输入插槽中且与第一馈电网络连接,输出插脚可经输出插口插设于输出插槽中且与第二馈电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基板背向金属腔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输入插脚和第一馈电网络焊接于第一焊盘上,输出插脚和第二馈电网络焊接于第二焊盘上。
进一步地,传输电路组件的高度不大于安装腔、缝隙槽以及借位腔的高度之和。
进一步地,借位腔的宽度不小于缝隙槽的宽度。
一种移相器,包括所述的双腔移相馈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82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