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91166.7 | 申请日: | 2023-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65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姜洁;董晓文;刘杰;廉洋子;何运运;兰占军;兰武克;张为军;魏建青;吕世权;王姜磊;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264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包覆型铜铝 过渡 接线 端子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圆棒,将铜铝复合铸坯轧制拉拔为铜铝复合圆棒,铜铝复合圆棒的外层为连续均匀的铜层(5)、内层为铝芯(6);
步骤S2:定尺,将铜铝复合圆棒切下料长度L5;
步骤S3:钻孔,对铜铝复合圆棒的一端进行钻孔形成钻孔端,钻孔长度为L6,钻孔后的截面积大于等于铜铝复合棒缩径后的截面积;
步骤S4:缩径,通过模具对铜铝复合圆棒的钻孔端进行挤压缩径,使所述钻孔端闭合为实心形成缩径区(1),铜铝复合圆棒的另一端为未缩径区(3);
步骤S5:对未缩径区(3)进行钻孔,对未缩径区(3)钻孔D1;
步骤S6:压扁成型,对所述铜铝复合圆棒的未缩径区(3)和变径区(2)进行压扁成型,其中未缩径区(3)形成压扁区(4),压扁区(4)的厚度为S1;
步骤S7:冲通孔,在所述压扁区(4)上冲直径为H的通孔;
步骤S8:加工压扁区(4)的下端面并露出铝面,厚度为S;
步骤S9:对缩径区(1)加工直径为D、长度为L1的容纳孔,L1≤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铜层(5)的横截面积占所述铜铝复合圆棒横截面积的15%-35%,铜层(5)与铝芯(6)的结合强度大于等于45M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缩径区(1)与所述未缩径区(3)之间形成变径区(2),所述变径区(2)的锥角δ为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径区(1)的加工率为1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缩径区(3)钻孔后的横截面积比所述未缩径区(3)压扁后的的横截面积大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还包括步骤S61:折弯,将未缩颈区(3)进行折弯,使未缩径区(3)与缩径区(1)之间的夹角为A,0°<A≤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还包括步骤S71:对压扁区(4)的下端面加工倒角C1除去侧边底部的铜层(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还包括步骤S72:对压扁区(4)的端头裁边整形并倒角C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所述容纳孔去除铝芯(6)露出铜层(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包覆型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10,采用磁力抛光机进行表面处理,并加入中性清洗剂、钝化液,进行研磨抛光、钝化、清洗、吹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孚信达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9116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