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537802.5 | 申请日: | 202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92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惠珺;郭才榜;刘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垣方元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8 | 分类号: | F16F15/08;F16F15/023;F16F1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倍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1 | 代理人: | 邱珍珍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缓冲 减震 装置 | ||
1.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盖板、下底板、橡胶弹簧和第一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抵挡环板、推动环板和多个橡胶管组件;下底板固定设置于座椅内,橡胶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下底板,上盖板的上端连接于座椅,橡胶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于上盖板的下端面;抵挡环板固定设置于下底板上;
多个橡胶管组件沿着抵挡环板的周向分布,且橡胶管组件设置于抵挡环板的外侧;每个橡胶管组件包括连接管、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关于抵挡环板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的上端均固定连接于上盖板,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于下底板;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内有液压油,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连通,当第一橡胶管内液压油变少时,相对应的第二橡胶管的长度增长,当第二橡胶管内液压油变少时,相对应的第一橡胶管的长度增长;
推动环板连接于上盖板,推动环板和上盖板能够同步沿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且上盖板能够相对于推动环板沿上下偏转;推动环板套设于橡胶管组件,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的外壁与抵挡环板的外壁、推动环板的内壁均相抵;当推动环板倾斜时,每个橡胶管组件中的第一橡胶管被压缩,第一橡胶管内的液压油通过连接管来到第二橡胶管内,第二橡胶管伸长,并带动第二橡胶管所连接的上盖板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抵挡环板的下端部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安装槽沿着抵挡环板的周向均布,每个安装槽沿着抵挡环板的轴向延伸;抵挡环板内固定设置有弹簧轴,弹簧轴和抵挡环板同心设置;
橡胶缓冲减震装置还包括第二调节机构,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滑板和多个伸缩杆,伸缩杆能够伸缩,每个滑板能够上下滑动地设置于一个安装槽内,滑板的外侧用于和第一橡胶管、第二橡胶管的外周壁相抵,滑板在安装槽内上下滑动,改变滑板和第一橡胶管、第二橡胶管的外周壁的接触面积;
多个伸缩杆沿着抵挡环板的周向均布,每个伸缩杆沿着抵挡环板的径向延伸,每个伸缩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板,每个伸缩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弹簧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弹簧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于下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橡胶弹簧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有液压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下底板内开设有安装腔,下底板和橡胶弹簧的下端连接处开设有多个进液孔,多个进液孔沿着橡胶弹簧的周向均布,每个进液孔和安装腔连通;橡胶缓冲减震装置还包括供油机构,供油机构包括蓄能器、多个第一油管和多个第二油管,蓄能器固定设置于下底板上,多个第一油管和多个第二油管设置于安装腔内,每个第一油管的一端连接于蓄能器,每个第一油管的另一端连接于进液孔处;每个第二油管的一端连接于蓄能器,每个第二油管的另一端和一个连接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油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液压油只能从蓄能器流向连接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推动环板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万向节,万向节的下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板,万向节的上端转动连接于上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橡胶管和第二橡胶管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两个橡胶头,上端的橡胶头固定连接于上盖板,下端的橡胶头固定连接于下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供油机构还包括电磁阀,电磁阀固定设置于下底板上,电磁阀开口的大小控制橡胶弹簧排入或流出蓄能器内的液压油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橡胶缓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橡胶缓冲减震装置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上,用于检测车身振动的加速度,并控制电磁阀开口的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垣方元橡塑有限公司,未经长垣方元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780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