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无人艇保障无人机远洋作业的保障平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38023.7 | 申请日: | 2023-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宇;韩承宇;王朝煜;苗鹤曦;戚佳锋;安娜;孔祥韶;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5/52 | 分类号: | B63B35/52;B63H21/14;B63B25/00;B63B49/00;B64U80/84;B64U80/25;B64U70/30;B64U70/90;B64U70/99;B64U10/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无人 保障 无人机 远洋 作业 平台 装置 | ||
1.一种使用无人艇保障无人机远洋作业的保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回收模块(1)、动力推进模块(2)、自主充电模块(3)、物资投放模块(4)、通讯导航模块(5)和信息交换模块(6);所述自动回收模块(1)设置在无人艇舱头右侧的甲板上,所述物资投放模块(4)设置在无人艇舱尾右侧的甲板上,所述自主充电模块(3)和通讯导航模块(5)设置在无人艇舱底左侧的舱内,所述信息交换模块(6)设置在无人艇舱底中部的舱内,所述动力推进模块(2)设置在无人艇尾部;
所述自动回收模块(1)用于在复杂海况下实现无人机的自动回收;
所述动力推进模块(2)用于驱动无人机进行高速远距离航行;
所述自主充电模块(3)用于使无人机在机舱内完成接触式充电;
所述物资投放模块(4)用于无人机抓取物资箱并飞行至指定位置进行投放;
所述通讯导航模块(5)用于为无人艇提供定位和导航服务;
所述信息交换模块(6)用于控制无人艇与无人机的协同能力,为无人机回收提供安全保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无人艇保障无人机远洋作业的保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收模块(1)包括环形轨道(7)、机械扇骨(8)、柔性回收平台(9)、电动推杆(10)、漏斗形斜面(11)、锚定基座(12)、锚定钩爪(13)、升降装置(14)、电磁铁(15)、磁吸装置(16)、卷线器(17)和锚定小球(18);所述环形轨道(7)设置在无人艇的甲板上,所述机械扇骨(8)沿环形轨道(7)呈扇形布置,所述机械扇骨(8)沿环形轨道(7)展开形成柔性回收平台(9),所述电动推杆(10)和漏斗形斜面(11)设置在无人艇的船舱内,所述电动推杆与漏斗形斜面(11)连接,所述锚定基座(12)设置在漏斗形斜面(11)下部,所述锚定钩爪(13)和升降装置(14)设置在锚定基座(12)下部,所述磁吸装置(16)设置在无人机机翼上,所述电磁铁(15)设置在停泊平台上且与磁吸装置对接,所述卷线器(17)用于收线且设置在无人机下方底部,所述锚定小球(18)设置在卷线器(17)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无人艇保障无人机远洋作业的保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主充电模块(3)包括充电导轨(19)、充电推杆(20)、充电接口(21);所述充电导轨(19)设置在无人艇舱底且控制充电推杆(20)的移动距离,所述充电推杆(20)设置在充电导轨(19)上且为无人机提供充电能力,所述充电接口(21)设置在无人机上且与充电推杆(20)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无人艇保障无人机远洋作业的保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资投放模块(4)包括环形轨道(7)、机械扇骨(8)、柔性回收平台(9)、锚定钩爪(13)、漂浮气垫(23)、充电推杆(20)、物资箱(22);所述漂浮气垫(23)设置在物资箱(22)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无人艇保障无人机远洋作业的保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回收平台(9)采用阻尼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380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关火器用的悬臂式打火传动结构
- 下一篇:咖啡饮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