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45442.3 | 申请日: | 202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1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谢益波;王彦彬;梁依山;王俊伟;宁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25 | 分类号: | H01M10/625;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33;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高莎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饶***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温度 调节 方法 装置 终端设备 计算机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介质,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本申请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内的动力电池对应的电池温度数值,并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数值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需求;检测所述动力电池对应的电池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温度调节需求和所述电池工作状态在预设的多个回路连接方案中确定目标回路连接方案;基于所述目标回路连接方案调节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构建目标热管理回路,通过所述目标热管理回路调节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采用本申请能够实现提升动力电池在各种环境下的充放电能力,降低了车辆在满足动力电池的降温和升温需求时产生的能耗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内的动力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往往存在着降温和升温需求,为了令动力电池能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充放电,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车主要通过进行电加热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升温,并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而少部分新能源车则通过配备电池液冷系统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
新能源车在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升温时,往往会导致车辆产生较高的能耗,而新能源车在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时,如果新能源车本身是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充放电操作,则会导致动力电池的散热条件恶劣,从而出现电池功率被限制的情况,同样的,新能源车如果采用配备电池液冷系统的方式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则会导致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过于依赖压缩机及冷凝器等主动制冷手段,使得新能源车本身处于高温环境下进行充放电时,也需要产生较高的能耗才能满足动力电池的降温需求。因此,如何更好的提升动力电池在各种环境下的充放电能力,降低车辆在满足动力电池的降温和升温需求时产生的能耗,也就成为了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升动力电池在各种环境下的充放电能力,降低车辆在满足动力电池的降温和升温需求时产生的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所述动力电池温度的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内的动力电池对应的电池温度数值,并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数值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需求;
检测所述动力电池对应的电池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温度调节需求和所述电池工作状态在预设的多个回路连接方案中确定目标回路连接方案;
基于所述目标回路连接方案调节所述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构建目标热管理回路,通过所述目标热管理回路调节所述动力电池的电池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调节需求包含升温需求和降温需求,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温度数值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需求的步骤,包括:
获取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并基于所述电池温度数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及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得到第一比对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若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为所述电池温度数值低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调节需求为所述升温需求;
若所述第一比对结果为所述电池温度数值高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确定所述温度调节需求为所述降温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工作状态包括:上电运行状态和充电状态,多个所述回路连接方案包括第一回路连接方案、第二回路连接方案及第三回路连接方案;
所述根据所述温度调节需求和所述电池工作状态在预设的多个回路连接方案中确定目标回路连接方案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温度调节需求为所述升温需求,且所述电池工作状态为所述上电运行状态,则确定所述第一回路连接方案为目标回路连接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454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