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及其顶管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6677.0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0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光书;郑瑞铣;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金马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28 | 分类号: | F16L1/028;F16L1/06 |
代理公司: | 武汉中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9 | 代理人: | 肖立芳 |
地址: | 4384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 pvc 微型 装置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及其顶管工艺,包括土层,该土层的两侧分别朝下竖直设置有接收钢井及始发钢井,土层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沉淀池、高压泵机以及液压机组。始发钢井内分别设置有操作台、推拉管机以及用于支撑推拉管机的后座,液压机组通过液压管路与推拉管机连通。本发明涉及市政管道非开挖施工技术领域,该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及其顶管工艺,通过将微型顶管技术应用于塑料管材管道的铺设,技术更为成熟,并且与导向钻进、定向钻进等传统塑料管道的铺设方法相比,省略了多次扩孔的步骤,具有一次成孔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管道非开挖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及其顶管工艺。
背景技术
微型顶管是一种适用于小直径地下市政管道铺设的非开挖技术,相较于传统市政管道工程常用的明挖法,具有噪声振动小、不扰动地面交通,少危及临近管线和建筑物等优点。
传统顶管通常只用于混凝土、钢制或铸铁管材的铺设,微型顶管施工方法,需要通过顶推装置依次顶入导向钻杆、排泥管、排泥传力螺杆至接收井,然后顶管机头随着末端的排泥管顶入土体,刀盘旋转带动排泥传力螺杆转动,最终将多个预制管节跟随着顶管机头顶入土体内。这一过程属于二次工法,较为繁琐。
由此可见,传统顶管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一,其开设管槽属于二次工法,操作繁琐,其二,其只用于混凝土、钢制或铸铁管材的铺设,而塑料管材的铺设则应用不了此技术,究其原因,是因为塑料管材自身材料强度较弱,在顶管过程中难以承受顶管压力而容易损坏,因此降低了顶管技术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及其顶管工艺,解决了现有微型顶管装置操作繁琐、应用范围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及其顶管工艺,包括土层,该土层的两侧分别朝下竖直设置有接收钢井及始发钢井,土层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沉淀池、高压泵机以及液压机组。
始发钢井内分别设置有操作台、推拉管机以及用于支撑推拉管机的后座,液压机组通过液压管路与推拉管机连通。
推拉管机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有传力螺杆,该传力螺杆的外部罩设有顶缸,顶缸的外侧罩设有PVC管材,PVC管材的一端抵接在推拉管机的端面处。
传力螺杆远离推拉管机的一端安装有PVC微型顶管机构,该PVC微型顶管机构通过筒状的连接接头与PVC管材固定。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PVC微型顶管机构包括PVC微型顶管机身部以及微型顶管机头,微型顶管机头与传力螺杆同轴固定,微型顶管机头的轴心处设置有刀盘。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高压泵机至少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与沉淀池连通,该组高压泵机可将顶缸内侧的泥浆抽出,另一组高压泵机用于向传力螺杆内部注水。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力螺杆内部为中空结构,且推拉管机的转动端开设有与传力螺杆内部导通的注水孔。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推拉管机的顶部设置有激光经纬仪。
一种一次成孔PVC微型顶管装置的顶管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微型钢制沉井施作:
先开挖始发钢井和接收钢井,并且在多个位置预制圆形的始发和接收洞口,实际开口位置根据顶管标高进行确定,并且辅以双层法兰和橡胶圈,以及加上外盖进行密封,下沉至预设高度后取下所需高度钢井的外盖,在该工程无需使用的钢井洞口区域继续保留外盖加封,接收钢井底部土体开挖深度应与管道高度最低点齐平,始发钢井土体需预留装备装配空间,平整井底土体;
设备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金马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金马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6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作电池的荷电状态值的识别方法及其识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长效替度鲁肽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