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e-N-C SACs和适配体的新型便捷比色的啶虫脒生物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7810.0 | 申请日: | 202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5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鲁梅;俞红;王晨;熊辛和;沈国清;邓云;戴碧涛;王丹凤;耿雪青;王洋;冯郅杰;罗昊;朱将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78;G01N21/01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 |
地址: | 671000 云南省大***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e sacs 适配体 新型 便捷 比色 啶虫脒 生物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铁单原子纳米酶(Fe‑N‑C SACs)和适配体的新型便捷比色生物检测方法。并且,以啶虫脒(ACE)作为检测对象,建立了简单、快速的定量检测ACE的方法。利用双约束路径合成Fe‑N‑C SACs,该材料具有高效的类氧化酶活性。采用Fe‑N‑C SACs‑TMB作为显色传感平台,修饰了巯基基团的ACE适配体作为特异性识别元件,借助SH‑APT适配体一方面能双重抑制Fe‑N‑C SACs‑TMB互作,另一方面能高特异性识别ACE来构建一种新型便捷的比色生物检测ACE的技术,通过对反应体系颜色的直接观察以及吸光度检测实现对ACE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e-N-C SACs和适配体的新型便捷比色的啶虫脒生物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适配体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分子识别元件,基于适配体的各种检测方法被开发,主要分为比色、荧光和电化学方法。
公开号CN 113203781 A的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基于适配体的电化学检测方法,但该方法相对复杂,不能直观看到结果,需要借助大型仪器以及专业的操作人员。公开号CN111190002 A的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基于纳米金-核酸适配体比色检测方法,但该方法所用的比色指示剂-纳米金具有不稳定,难以长期保存,批间差异大等缺点。
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直观、便捷、灵敏的比色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Fe-N-C SACs和适配体的新型便捷比色的啶虫脒生物检测方法,具体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类氧化物酶活性的Fe-N-C SACs纳米材料,构建直观、便捷、灵敏的适配体比色生物传感器。另外,我们基于该检测材料和原理实现了农药啶虫脒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16.9nM,检测范围为200-1200nM。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利用双约束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类氧化物酶活性的Fe-N-CSACs纳米材料。利用修饰了巯基的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单原子与TMB体系用作信号传导,开发基于单原子催化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单原子催化剂可以高效快速催化水中的O2产生自由基使TMB变色,巯基修饰的适配体可以双重抑制Fe-N-C SACs的类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啶虫脒适配体对啶虫脒的特异性识别作用,记录加入靶标啶虫脒后体系中A450吸光度值。对Fe-N-C SACs的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含量和适配体浓度进行了优化,绘制了标准曲线,通过与标准工作曲线对比得到准确的啶虫脒浓度。与现有的方法相比,操作简单,特异性高,时间和费用的消耗更少。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Fe-N-C SACs和适配体的新型便捷比色的啶虫脒生物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
S1、铁单原子纳米酶Fe-N-C SACs的合成:
将氯化亚铁和1,10-邻菲罗啉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后加入多孔碳(PC)超声震荡,高温搅拌至有机溶剂挥发,烘干;加入三聚氰胺研磨,煅烧后得铁单原子纳米酶Fe-N-CSACs;
S2、啶虫脒适配体(ACE aptamer)/铁单原子纳米酶(Fe-N-C SACs)反应体系的构建
先将不同浓度的标准啶虫脒(ACE)溶液与巯基修饰的适配体(SH-APT)母液混合孵育,然后加入铁单原子纳米酶Fe-N-C SACs溶液反应,制得ACE aptamer(啶虫脒适配体)/Fe-N-C SACs反应体系;
或,将巯基修饰的适配体(SH-APT)母液与铁单原子纳米酶Fe-N-C SACs溶液混合反应,再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啶虫脒(ACE)溶液进行孵育,制得ACE aptamer(啶虫脒适配体)/Fe-N-C SACs反应体系;
S3、啶虫脒的标准曲线绘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78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