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避震效果汽车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15959.5 | 申请日: | 202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2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吕伟杰;吕春杰;张一威;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钻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F16F9/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38 | 代理人: | 黄勇洪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避震 效果 汽车 减震器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高避震效果汽车减震器,包括主动式避震结构和机械避震结构,主动式避震结构的下端限位连接有机械避震结构,机械避震结构将应力传递至主动式避震结构的内部,主动式避震结构进行应力的吸收处理,且主动式避震结构能够主动式的控制液压情况,机械避震结构能够进行缓冲,进行初步应力的吸收处理,将多余的应力传导至主动式避震结构的内部,主动式避震结构包括连接对准端、适配架和承载端柱,连接对准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架,适配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端柱,承载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制座片,限制座片的下端设有缓冲处理部件。通过主动式避震结构和机械避震结构的设置,实现高效能避震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说是高避震效果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震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损配件,减震器工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平稳性和其它机件的寿命,因此应使减震器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7207485U,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减震装置包括缸体、活塞杆、弹簧、第一弹簧座、第二弹簧座、第一锁紧组件和第二锁紧组件,缸体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缸体滑动连接,第一弹簧座与缸体螺纹连接,第二弹簧座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弹簧套设在缸体上,第二锁紧组件设置在第二弹簧座上;第一锁紧组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锁紧块,通过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将弹簧固定,通过弹簧进行减震,通过拧紧第一螺杆带动锁紧块移动,使锁紧块与弹簧抵接,进而将弹簧的一端进行固定,从而实现防止弹簧发生径向移动;
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5789165A,公开了一种减震器及具有该减震器的汽车,包括壳体、一端设于壳体内腔的顶杆以及套于壳体外部的衬套;所述顶杆位于壳体内腔的部分依次设有第一活塞、限位块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与壳体的两端面间形成第一阻尼腔和第二阻尼腔,所述第一阻尼腔和第二阻尼腔间通过阻尼管道相连通,所述阻尼管道上设有调节阀;所述衬套活动安装于壳体外部且设有若干组沿顶杆轴向分布的调节螺纹孔,所述限位块设有一组限位槽,所述衬套和顶杆通过调节螺钉穿过其中一组调节螺纹孔和限位槽实现相对固定,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调节螺钉沿顶杆轴向移动的长条孔;
目前,汽车减震器在使用时,大多通过液压系统的形式,进行应力的吸收,从而达到避震的效果,但在实际运行中,液压系统多数采用被动式设计,不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主动式调节,从而确保避震的效果,提高避震承载的适应能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设备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高避震效果汽车减震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避震效果汽车减震器,包括主动式避震结构和机械避震结构,所述主动式避震结构的下端限位连接有机械避震结构,所述机械避震结构将应力传递至主动式避震结构的内部;
所述主动式避震结构进行应力的吸收处理,且主动式避震结构能够主动式的控制液压情况;
所述机械避震结构能够进行缓冲,进行初步应力的吸收处理,将多余的应力传导至主动式避震结构的内部。
具体的,所述主动式避震结构包括连接对准端、适配架和承载端柱,所述连接对准端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适配架,所述适配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端柱,所述承载端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制座片,所述限制座片的下端设有缓冲处理部件,所述缓冲处理部件底部限位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缓冲处理部件用于应力的吸收处理,且缓冲处理部件能够进行主动式油液调控处理工作,通过缓冲处理部件的结构设置,能够进行多级缓冲,同时能够进行主动式液压调控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钻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钻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15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