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转计系统、扭转角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61822.3 | 申请日: | 202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9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顾永刚;余承源;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G01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思淼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系统 测量方法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扭转计系统、扭转角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包括:相机、一号镜头、二号镜头、三号镜头、四号镜头、五号镜头、一号光纤束、二号光纤束、三号光纤束、四号光纤束、五号光纤束以及光纤集合器。一号镜头、二号镜头、三号镜头、四号镜头以及五号镜头均匀分布在圆周固定支架上。各镜头通过对应的光纤束与光纤集合器相连,相机对准光纤集合器的光信号输出端面。相邻镜头构成双目视觉系统。通过五个双目视觉系统对样品进行360度观测。相机通过光纤集合器对各光纤束传递的光信号进行采集,从而获取各镜头所观测的图像作为观测图像。本申请通过光纤束连接多镜头进行观测传像实现了单台相机拍摄样品的大扭转变形图像,无需多相机拍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材料试验仪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转计系统、扭转角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扭转计是材料试验中的精密测量仪器,其主要用于测量试样上标距段内的扭转角度。现阶段,扭转计主要采用了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也即是将扭转计固定在试样上,通过机械结构以及传感器对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扭转角度进行测量。在实际应用中,接触式扭转计具有精度高,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优势,但由于其直接接触试样,对于质地很软的试样,引伸计本身的质量会使试样变形,从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对于很小的试样,由于接触式扭转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足够空间用于安装;对于非常光滑的试样表面,接触式扭转计还会出现打滑的现象;更由于接触式扭转计的机械结构限制,其测量角度有限,因此无法测量大扭转变形的试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扭转计系统,来测量大扭转变形的试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扭转计系统、扭转角的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提高检验设备响应速度,从而提高整个检验过程的检验效率。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扭转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相机、一号镜头、二号镜头、三号镜头、四号镜头、五号镜头、一号光纤束、二号光纤束、三号光纤束、四号光纤束、五号光纤束以及光纤集合器;
所述一号镜头、所述二号镜头、所述三号镜头、所述四号镜头以及所述五号镜头均匀分布在圆周固定支架上;所述一号镜头通过所述一号光纤与所述光纤集合器相连;所述二号镜头通过所述二号光纤与所述光纤集合器相连;所述三号镜头通过所述三号光纤与所述光纤集合器相连;所述四号镜头通过所述四号光纤与所述光纤集合器相连;所述五号镜头通过所述五号光纤与所述光纤集合器相连;所述相机对准所述光纤集合器的光信号输出端面;
所述一号镜头与所述二号镜头构成第一双目视觉系统;所述二号镜头与所述三号镜头构成第二双目视觉系统;所述三号镜头与所述四号镜头构成第三双目视觉系统;所述四号镜头与所述五号镜头构成第四双目视觉系统;所述五号镜头与所述一号镜头构成第五双目视觉系统;
各双目视觉系统,用于对样品进行72度观测;
各镜头,用于对样品进行观测;
所述相机,用于通过所述光纤集合器对各光纤束所传递的光信号进行采集,从而获取各镜头所观测的图像作为观测图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计算机
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相机相连;
所述计算机,用于对所述观测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与三维重建从而得到初始空间坐标,并对所述初始空间坐标进行几何计算得到样品的扭转角度。
一种扭转角的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各双目视觉系统的标定参数;
利用扭转计系统获取样品的初始标记点和当前标记点;所述扭转计系统是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扭转计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61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