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59113.9 | 申请日: | 202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2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卢军;熊永福;邢沈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亿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6 | 分类号: | G01R31/26;G01M11/02;G01R31/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宏创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7 | 代理人: | 黄培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发光 模组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一种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通电状态信号;
于通电状态信号与预设的得电状态信号一致时控制预设的遮盖设备沿预设的检测路径移动,并于遮盖设备与串联模组对齐时获取灯光亮度信息,其中所述串联模组为LED发光模组,所述遮盖设备的长度与串联模组的长度一致;
判断灯光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亮度值;
若灯光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大于基准亮度值,则定义该串联模组为正常模组;
若灯光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不大于基准亮度值,则定义该串联模组为异常模组;
于异常模组确定后控制遮盖设备停止移动,并控制预设于遮盖设备上的各隔板沿预设的固定方向移动抵接于串联模组以形成与各发光二极管一一对齐的检测区域;
控制预设的供电组件沿预设的检测方向依次与各发光二极管连接并获取区域亮度信息;
判断区域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是否大于基准亮度值;
若区域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大于基准亮度值,则定义该发光二极管为正常二极管;
若区域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不大于基准亮度值,则定义该发光二极管为异常二极管;
根据正常二极管以及异常二极管进行计数以确定检测数量信息,且于检测数量信息与预设的串联数量一致时控制遮盖设备继续移动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异常二极管确定后,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还包括:
控制预设的短路布线设备将异常二极管短路处理,并获取除异常二极管以外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信息;
判断发光亮度信息是否大于基准亮度值;
若发光亮度信息大于基准亮度值,则将未定义的发光二极管均定义为正常二极管;
若发光亮度信息未大于基准亮度值,则控制供电组件沿检测方向继续检测,直至检测数量信息与串联数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异常二极管确定后,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还包括:
根据串联数量以及检测数量信息进行差值计算以确定未测数量信息;
判断未测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是否大于预设的基准数量值;
若未测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大于基准数量值,则控制短路布线设备将异常二极管短路处理;
若未测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值不大于基准数量值,则控制供电组件沿检测方向继续检测,直至检测数量信息与串联数量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区域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不大于基准亮度值,LED发光模组检测方法还包括:
于当前异常模组中判断当前所检测的发光二极管于检测方向的反方向上是否存在正常二极管;
若当前所检测的发光二极管于检测方向的反方向上不存在正常二极管,则定义该发光二极管为异常二极管;
若当前所检测的发光二极管于检测方向的反方向上存在正常二极管,则将当前所检测的发光二极管以及距离最近的正常二极管之间所存在的隔板定义为有效隔板,并控制有效隔板沿固定方向的反方向移动以获取移动距离信息以及正常二极管相对应的检测区域的影响亮度信息;
判断影响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是否大于基准亮度值;
若影响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大于基准亮度值,则定义该发光二极管为正常二极管,并定义当前所检测的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检测区域为异常区域,且控制有效隔板沿固定方向以所述移动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进行移动;
若影响亮度信息所对应的亮度值不大于基准亮度值,则控制有效隔板继续沿固定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直至移动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与预设的极限距离值一致时定义该发光二极管为异常二极管,且于异常二极管确定后控制有效隔板沿固定方向以所述移动距离信息所对应距离值进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亿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亿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591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