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淤泥采集无人船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69289.2 | 申请日: | 202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9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林柱;仝启杰;张建勇;檀海兵;张媛;方小云;刘冲;刘金宝;蔡慧敏;湛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来国信(北京)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思立博(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G01N1/12;B63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诺通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45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101318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淤泥 采集 无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采集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后侧设有推进器,所述船体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工作槽,所述船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工作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储存腔一与储存腔二,所述工作槽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工作槽内部与中转腔连接贯通,所述中转腔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输出管一与输出管二,所述输出管一与所述输出管二两者分别与所述储存腔一、所述储存腔二两者连接贯通。有益效果:通过驱动机构,从而可以在放伸输水软管的同时可以放伸牵引绳,进而使得输水软管与牵引绳两者同时放伸,进而在解除对采集件的拉扯限位的同时,还可以使得输水软管的放伸与采集件的下降动作相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河道淤泥采集无人船。
背景技术
在黑臭水体的治理中,水样采集以及实验室分析是重要的监测手段,然而现阶段的河道水样采集绝大多数是依靠人工现场采集,这种采集方式存在成本高、安全风险系数大等问题,难以应对现阶段河道水样采集的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河道淤泥采集无人船,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道淤泥采集无人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后侧设有推进器,所述船体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工作槽,所述船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工作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储存腔一与储存腔二,所述工作槽内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工作槽内部与中转腔连接贯通,所述中转腔的两侧分别连通有输出管一与输出管二,所述输出管一与所述输出管二两者分别与所述储存腔一、所述储存腔二两者连接贯通,所述输出管一与所述输出管二两者与所述中转腔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电磁阀一与电磁阀二,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贯穿至所述船体的外侧与采集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收卷放伸组件与调节组件,所述收卷放伸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槽内部一侧的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一侧输出端贯穿至所述船体的外侧与收卷盘连接固定,所述收卷盘上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采集件顶部中心处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双轴电机的另一端设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上缠绕有输水软管,所述收卷辊远离所述双轴电机一端中部固定有输送泵,所述输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连接贯通,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中转腔连接贯通,所述输送管与所述中转腔活动连接,所述输送管与所述中转腔连接处活动连接有密封环,所述输水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槽一侧内壁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侧面输出端设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轴杆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轴杆支撑座与所述工作槽内底部连接固定,所述轴杆支撑座与所述工作槽内壁之间且位于所述丝杆的下方设有两根导杆,所述导杆与所述丝杆两者上套设有螺母移动件。
作为优选,所述螺母移动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两个导向滚轮一,所述螺母移动件外表面一侧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活动连接有导向滚轮二,所述导向滚轮二与所述导向滚轮一两者位于同一水平线。
作为优选,所述输水软管的端部绕过所述导向滚轮一与所述导向滚轮二贯穿至所述船体外侧与采集件连接,所述螺母移动件上开设有与所述丝杆以及所述导杆两者相配合的螺纹孔与导杆孔。
作为优选,所述采集件包括沉降件,所述沉降件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吸取口,所述吸取口的顶部设有连接头,所述输水软管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头连接贯通,所述牵引绳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头顶部连接固定,所述沉降件的内壁中设有钻地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钻地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沉降件底部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环形槽另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顶部连通有电机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来国信(北京)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思立博(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奥来国信(北京)检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思立博(北京)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692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