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搭载充气艇的救援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830662.0 | 申请日: | 2023-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明;郭永升;唐建江;周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翔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12 | 分类号: | B64D1/12;B64U20/00;B63C9/02;B64U101/57;B64U101/69 |
代理公司: | 苏州凯谦巨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3 | 代理人: | 刘俊伟 |
地址: | 3116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搭载 充气 救援 无人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搭载充气艇的救援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和收纳舱,收纳舱连接有舱门,所述收纳舱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上连接有与充气艇通过内管连接的气泵;充气艇通过外管与气泵的内管连接,所述内管套设于外管内部且外管相对内管活动位移连接,所述内管上开设有腰孔,所述外管内部连接有与外管内侧壁适配的滑座,所述滑座对应内管外侧壁处连接有沿内管轴向延伸且与腰孔对应适配的封板;本发明提供的救援无人机,在充气艇下落过程中,采用充气艇脱离收纳舱后即可开始充气的方式,在下落至水面过程中先充入定量气体使得充气艇展开膨胀一定体积增加其浮力,与完全充气后投掷相比提高投放的准确性,与投掷至水面后再充气相比减小充气艇的上浮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可搭载充气艇的救援无人机。
背景技术
由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江河湖海的水量急剧增长,多处区域频发洪水,而且随着人类在水域上活动的增加,如何进行高效、可靠的抗险救援,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水上救援活动已经不能离开先进救援装备,救援装备更是不断向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水上无人机、无人巡视系统及水上救援机器人等。其中无人机具有升力大、动力强、速度快、成本低、灵活性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选择无人机作为救援工具的载体并结合救生艇以此来实现快速反应、快速救援。水空两栖救援设备也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新趋向。
对于气囊类救援设备,其救生移动的速度缓慢,如果进行直接投掷后再充气,其投掷落入水中后可能会因其下落速度和自身重力先完全落入水内,在充气浮起过程中会遭到障碍物的阻挡难以浮出水面,若先充气再投掷,则体积增大,下落阻力增大致使充气艇漂浮偏移投掷路线,造成救援时间延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搭载充气艇的救援无人机,在充气艇下落过程中,采用充气艇脱离收纳舱后即可开始充气的方式,在下落至水面过程中先充入定量气体使得充气艇展开膨胀一定体积增加其浮力,与完全充气后投掷相比提高投放的准确性,与投掷至水面后再充气相比减小充气艇的上浮阻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可搭载充气艇的救援无人机,包括无人机和设于无人机下方的、收存有折叠的充气艇的收纳舱,所述收纳舱远离无人机机身的底部连接有舱门,所述收纳舱内设有推送充气艇的推板,所述推板上连接有与充气艇通过内管连接的气泵;
充气艇的进气口通过外管与气泵的内管连接,所述内管套设于外管内部且外管相对内管活动位移连接,所述内管上开设有沿内管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孔,所述外管内部连接有与外管内侧壁适配的滑座,所述滑座对应内管外侧壁处连接有沿内管轴向延伸且与腰孔对应适配的封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管远离气泵的一端呈闭合设置且内管端部连接有限位板,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侧壁的外管端部与内管外侧壁相对密封连接且所述外管端部与内管外侧壁对应滑动连接;
所述封板与滑座呈弧度过渡连接,所述封板为具有通槽的环状结构,所述封板与腰孔长度适配,所述封板朝向腰孔的一侧连接通过腰孔延伸至内管内部设置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远离封板的一端连接有与腰孔过盈配合的底座,所述导向柱外侧壁与腰孔内侧壁二者滑动抵接。
更进一步地,在充气艇被投放至收纳舱外过程中,沿所述外管位移方向上,腰孔的截面积有V1、V2、V3,且有V3>V1>V2。
更进一步地,所述舱门通过推拉机构连接收纳舱,所述推拉机构包括连接舱门的推杆和连接推板的连杆组件,所述推杆一端与舱门侧壁连接,所述推杆另一端与收纳舱内侧壁连接,所述推杆与收纳舱内侧壁连接处还设有与推杆端部同轴连接的转轮;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与转轮同轴连接的拉杆一和与推板侧板连接的拉杆二,所述拉杆二一端与推板侧板铰连接,所述拉杆二另一端与拉杆一的一端铰连接,所述拉杆一远离拉杆二的一端与转轮和推杆同轴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舱门侧壁还连接有与推杆平行对应的辅杆,所述辅杆一端与舱门侧壁铰连接,所述辅杆另一端与收纳舱内侧壁对应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翔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翔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0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