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PTC加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35202.7 | 申请日: | 202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夏素云;龙彪;刘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27 | 分类号: | B60L58/27;B60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飞联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57 | 代理人: | 赵琳琳 |
地址: | 510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ptc 加热器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载PTC加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出口介质温度、PTC挡位变化的温度死区、介质温度变化率阈值标定表以及PTC挡位调节表;采集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一出口介质温度值,并计算第一出口介质温度值与目标出口介质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判断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温度死区;若是,根据差值绝对值和介质温度变化率阈值标定表确定目标温度变化率阈值;根据目标温度变化率阈值、第二出口介质实际温度和第三出口介质实际温度确定挡位调节幅度;根据挡位调节幅度调节车载PTC加热器的挡位。可见,该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电阻丝的频繁通断对汽车动力电池寿命的影响,安全性好,同时提升加热介质出口温度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PTC加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余热,在低温时为了满足乘员舱采暖和电池加热的需求,往往都配有高压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器。为了满足不同负荷下的加热需求,PTC往往设计成多个挡位,内部有不同功率的PTC加热丝,通过组合来形成不同的加热功率。现有的车载PTC加热器控制方法,通常通过控制电阻丝的快速通断来调节其工作电流的占空比,实现PTC加热器输出功率的无级调节。然而,在实践中发现,电阻丝的快速通断会产生频率很高的纹波电流,用容易诱发动力电池的过充过放,尤其是当动力电池在充电工况下需要启动PTC进行加热时,这种方式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非常不利。可见,现有方法中,电阻丝的繁通断会影响汽车动力电池的寿命,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PTC加热器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减少电阻丝的频繁通断对汽车动力电池寿命的影响,安全性好,同时提升加热介质出口温度的稳定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PTC加热器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预先标定的目标出口介质温度、预先标定的PTC挡位变化的温度死区、预先标定的介质温度变化率阈值标定表以及预先标定的PTC挡位调节表;
采集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一出口介质温度值,并计算所述第一出口介质温度值与所述目标出口介质温度的差值绝对值;
判断所述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所述PTC挡位变化的温度死区;
如果是,根据所述差值绝对值和所述介质温度变化率阈值标定表确定目标温度变化率阈值;
检测所述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二出口介质实际温度;
在预设时间段之后,检测所述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三出口介质实际温度;
根据所述目标温度变化率阈值、所述第二出口介质实际温度和所述第三出口介质实际温度确定挡位调节幅度;
根据所述挡位调节幅度控制所述车载PTC加热器进行挡位调节操作。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该方法可以优先获取预先标定的目标出口介质温度、预先标定的PTC挡位变化的温度死区、预先标定的介质温度变化率阈值标定表以及预先标定的PTC挡位调节表;并采集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一出口介质温度值,并计算第一出口介质温度值与目标出口介质温度的差值绝对值;然后,判断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PTC挡位变化的温度死区;并在差值绝对值大于PTC挡位变化的温度死区时,根据差值绝对值和介质温度变化率阈值标定表确定目标温度变化率阈值;其次,检测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二出口介质实际温度;并在预设时间段之后,检测车载PTC加热器当前的第三出口介质实际温度;再后,根据目标温度变化率阈值、第二出口介质实际温度和第三出口介质实际温度确定挡位调节幅度;最后,再根据挡位调节幅度控制车载PTC加热器进行挡位调节操作。可见,该方法能够减少电阻丝的频繁通断对汽车动力电池寿命的影响,安全性好,同时提升加热介质出口温度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5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