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82599.5 | 申请日: | 202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7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夏栋;蒋晓云;刘雅倩;李晚成;岳士翔;胡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24 | 分类号: | C22B3/24;C22B13/00;C22B59/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何文红 |
地址: | 4100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液 脱除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吸附:采用铅吸附树脂对含铅溶液进行吸附;
前清洗1:采用清洗液对吸附有铅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一次前清洗;所述清洗液为盐酸溶液;
前清洗2:采用水对经第一次前清洗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二次前清洗;
洗脱1:采用洗脱循环液对经第二次前清洗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一次洗脱,得到洗脱富液;
洗脱2:采用洗脱液对经第一次洗脱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二次洗脱,得到洗脱循环液,所述洗脱循环液用于对经第二次前清洗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一次洗脱;
后清洗1:采用水对经第二次洗脱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一次后清洗;
后清洗2:采用转型液对经第一次后清洗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二次后清洗;所述转型液为盐酸溶液;所述转型液的pH值为0.5~7;
后清洗3:采用水对经第二次洗脱后的铅吸附树脂进行第三次后清洗,得到再生铅吸附树脂,所述再生铅吸附树脂用于对含铅溶液进行吸附;
铅回收:将洗脱富液与沉淀剂混合进行沉淀反应,过滤,得到铅渣和滤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液为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所述碱性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碱性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0%;所述酸性溶液为盐酸溶液或盐酸与氯盐的混合溶液;所述盐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36%;所述盐酸与氯盐的混合溶液中盐酸的质量浓度为0.5%~20%,氯盐的质量浓度为5%~40%;所述氯盐为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和氯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脱液为碱性溶液时,以硫化物溶液作为沉淀剂;所述硫化物溶液为硫化钠溶液、硫氢化钠溶液和硫化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沉淀反应为:将含铅富液和沉淀剂同时加入反应槽中进行沉淀反应,并控制反应终点ORP为-400mV至-500mV之间;
或,所述洗脱液为酸性溶液时,以碳酸盐、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沉淀剂;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所述沉淀反应为:将含铅富液和沉淀剂同时加入反应槽中进行沉淀反应,并控制反应终点pH值为9~10;
所述沉淀反应完成后保留部分溶液,作为下次沉淀反应的晶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过程中含铅溶液的流速为1 BV/h~30 BV/h;
所述第一次前清洗过程中清洗液的流速为1 BV/h~20 BV/h,所述清洗液的体积为0.3BV~3BV;所述清洗液的质量浓度为0.1%~5%;
所述第二次前清洗过程中水的流速为1 BV/h~20 BV/h,所述水的体积为0.3 BV~3BV;
所述第一次洗脱洗过程中洗脱循环液的流速为0.5 BV/h~5 BV/h,所述洗脱循环液的体积为1 BV~5BV;
所述第二次洗脱洗过程中洗脱液的流速为0.5 BV/h~5 BV/h,所述洗脱液的体积为1BV~5BV;
所述第一次后清洗过程中水的流速为1 BV/h~20 BV/h,所述水的体积为0.3 BV~3BV;
所述第二次后清洗过程中转型液的流速为5 BV/h~30 BV/h;所述第二次后清洗的时间为0.5~5h;所述转型液的使用过程中,采用盐酸调节转型液的pH值;
所述第三次后清洗过程中水的流速为1 BV/h~20 BV/h,所述水的体积为0.3 BV~3BV。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吸附树脂为聚胺基树脂、多胺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从含铅溶液中脱除与回收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含铅溶液进行吸附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先后用袋式过滤器、烛式过滤器对含铅溶液进行过滤;所述袋式过滤器的滤孔孔径为0.5μm~1μm;所述烛式过滤器中还包括有助滤剂;所述助滤剂为硅藻土、活性炭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825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射频类的芯片封装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支架药物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