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00438.4 | 申请日: | 2023-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19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源;孙海;伍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4 | 分类号: | F16H63/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唐锡娇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阀 控制系统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及汽车,包括制动开关、P挡电磁阀、霍尔传感器、车身控制器、第一二极管、或运算模块、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其能在简化P挡电磁阀控制回路的前提下,规避现有技术中制动电压异常压降而导致P挡解锁失效故障率高的弊端,实现P挡电磁阀的高效可靠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挡汽车换挡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CN204736792U公开了一种驻车挡电磁阀的驱动系统及汽车,该系统包括继电器模块、CAN总线、分别与CAN总线相连的刹车信号发送模块(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变速器控制模块和车身控制模块;刹车信号发送模块与刹车开关连接,用于当刹车开关闭合时发送刹车信号;变速器控制模块与换挡杆P位开关连接,用于当换挡杆P位开关闭合时发送P挡信号;车身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刹车信号及P挡信号,将刹车信号和P挡信号发送给继电器模块;继电器模块包括并联的主用继电器和备用继电器;继电器模块分别与车身控制模块和驻车挡电磁阀连接,用于当接收到刹车信号和P挡信号时控制驻车挡电磁阀解锁。该系统涉及模块众多,导致系统设计成本高昂,信号传递路径分散、交互环节错综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均会导致解锁功能异常,并且增加了解锁功能异常时的排查难度,不利于问题的高效定位,环节越多理论上功能失效的概率越大,系统鲁棒性有待提升。
CN209604535U公开了一种驻车挡解锁机构及汽车,其制动踏板开关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另一端通过硬线与霍尔传感器的电源端连接,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P挡)解锁电磁阀的一端连接、(P挡)解锁电磁阀的另一端接地。该驻车挡解锁机构的用于P挡(即驻车挡)解锁功能所需的制动信号采用的是硬线连接的方式传递,且作为了(P挡)解锁电磁阀的驱动电源。该方式下,制动电压幅值易受制动踏板开关回路上其他负载的影响而产生异常压降,导致P挡解锁失效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及汽车,以在简化P挡电磁阀控制回路的前提下,实现P挡电磁阀的高效可靠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包括制动开关、P挡电磁阀、霍尔传感器和嵌在换挡杆组件中的霍尔感应磁铁,还包括车身控制器、第一二极管、或运算模块、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制动开关的一端通过保险与蓄电池正极BAT+连接,制动开关的另一端与车身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车身控制器的输出端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接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和或运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换挡操纵总成内部电源VCC,霍尔传感器的电源端接换挡操纵总成内部电源VCC和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霍尔传感器的接地端接地,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接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和或运算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或运算模块的输出端接第三上拉电阻的一端,第三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和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接换挡操纵总成内部电源VCC,场效应管的源极接地,场效应管的漏极接P挡电磁阀的一端,P挡电磁阀的另一端接换挡操纵总成内部电源VCC。
优选的,上述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滤波电容,第一分压电阻与滤波电容并联,且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接三极管的基极,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接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场效应管的源极。
优选的,所述或运算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和第三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或运算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作为或运算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且作为或运算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三上拉电阻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挡操纵总成内部电源VCC为(整车上的)KL15电源(即发动机点火之后才接通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包括上述P挡电磁阀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00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