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320298630.6 | 申请日: | 2023-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58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承祐;郑宏祥;林宜萱;林根煌;孔明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8;H01Q5/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 代理人: | 章社杲;李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器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包括:操作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天线,包含第一天线元件,和与第一天线元件耦合的第一寄生元件,操作于第二频率的第二天线,设置于第一天线上方,且包含第二天线元件和与第二天线元件耦合的第二寄生元件。通过在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堆叠设置的情况下,在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分别设置第一寄生元件和第二寄生元件,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可以有利于共振出邻近的谐振点,从而可以增加频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和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器件。
背景技术
参考图1所示,目前5G NR(New Radio,新无线电)FR2毫米波频段,有低频:n258、n257、n261,及高频:n260、n259,又由于各国在5G FR2操作频带都有一些差异,因此天线需要涵盖双频、且大频宽(多频带)的特性。
现今几乎所有5G设备规范都将双极化列为基本和强制性功能。双极化机制可以使两个不同方向的信号在同一天线上发送或接收,减少在极化中失去匹配,但双极化天线对称的特性也增加了设计的难度。另外,由于是应用在5G手机,天线厚度越薄越好,但天线的特性与厚度正相关,因此在减少厚度的情况下,还要保持上述双频、双极化、大频宽,是非常困难的。
从28/39GHz叠层双频双极化天线的现有技术来看,厚度减少和频宽增加无法同时存在,即使加入增加频宽的设计,例如增加寄生(Parasitic)元件,依旧无法涵盖全部FR2的频带。图2A中显示了四种现有技术的多种参数的对比。
结合图2B和图2A所示,在现有技术1中提供了一种叠层双频双极化天线10a,低频正方环11设置在第一层,高频正方贴片(patch)12设置在第一层下方的第二层,馈线(feeding line)13设置在第二层下方的第三层,以间接耦合方式馈入天线10a。该天线10a的优势是可以降低整体的厚度,如图2A所示,厚度仅有0.387mm,但缺点是仍保留着贴片天线的窄频特性,低频频宽仅为1.4%。
结合图2C和图2A所示,现有技术2中提供了一种叠层双频双极化宽带天线10b,此天线10b以厚度的提升来增加低频的频宽,光是容置低频天线21的基板厚度就会达到0.7mm,天线10b的整体厚度为1mm(如图2A所示),而高频天线22则是以寄生条(parasiticstrips)方式来增加第二个共振频率,增加了频宽。如图2A所示,虽然天线10b的低频频宽能提升到16.6%,但仍无法涵盖整个低频频段,而在高频则有12.8%的宽带效果。
结合图2D和图2A所示,现有技术3中也提供了一种叠层双频双极化宽带天线10c,采用两个低频环形天线31a、31b及两个高频环形天线32a、32b,低频环形天线31a、31b和高频环形天线32a、32b交错堆叠,在低频和高频各共振两个谐振点,达到宽带效果,馈入方式则是采用带状线孔径耦合(Strip line aperture coupled)方式。如图2A所示,天线10c的低频频宽可达到18.8%,已经能涵盖低频的整个频段,高频有7.7%的宽带效果,但整体厚度却高达1.9mm。
结合图2E和图2A所示,现有技术4提供了另一种叠层双频双极化宽带天线10d,低频天线41的频宽是通过电容式耦合以及较厚的厚度H来增加频宽。如图2A所示,天线10d的整体厚度达到1.07mm,低频频宽仅能提升到12.5%;高频天线42则以寄生条方式来增加第二个共振频率,增加了频宽,高频频宽达到19.5%,现有技术4仍无法涵盖低频整个频段,且高频也只能涵盖一个频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电子器件,以至少能够增加天线频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包括:操作于第一频率的第一天线,包含第一天线元件,和与第一天线元件耦合的第一寄生元件,操作于第二频率的第二天线,设置于第一天线上方,且包含第二天线元件和与第二天线元件耦合的第二寄生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298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