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635099.7 | 申请日: | 202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894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辉;曹媛媛;周振杰;朱怀东;罗梦迪;张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C13/16 | 分类号: | B66C13/16;B66C5/02;G01G23/01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456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机 条件下 港口 起重机 重量 限制器 校准 装置 | ||
一种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其包括支撑架、提升机构、钢丝绳、吊篮和载荷标准物质;本实用新型效果:针对目前国内港口起重机普遍使用的起重量限制器关键参数现场溯源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量限制器原位校准装置,解决了起重量限制器在不拆卸的情况下示值误差、综合误差的高精度原位校准,为港口起重机起重量限制器现场数据校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升了起重量限制器测量精度、数据稳定性和可信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水运港口装备计量校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量限制器是一种在正常工作期间考虑动力效应的情况下,自动防止起重机搬运载荷超过其额定起重量的装置,是超载保护装置的一类,《GB/T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中规定:对于动力驱动的1t及以上无倾覆危险的起重机械应装设起重量限制器;对于有倾覆危险的且在一定的幅度变化范围内额定起重量不变化的起重机械也应装设起重量限制器。
起重量限制器作为港口起重机必备的传感器,其测量精度、稳定性对于保障港口作业安全、提升港口作业效率意义重大。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技术研究方面,中国专利申请第200910030367.7号中公开了一种起重量限制器的标定方法及装置,通过专门设计的液压装置,可同时开展四个传感器的高精度标定与校准。中国专利申请第202121438000.1号中公开了一种轴承座式起重机起重量限制器实验装置,可获得在不同温度下起重量限制器的性能参数,更加全面、精准地评价其性能。但上述装置均需将起重量限制器整体从港口起重机上拆卸下来,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进行。在港口领域,起重量限制器安装后拆卸困难,拆装过程将导致港口机械作业中断,严重影响作业效率,且实验室和现场环境条件不同,起重量限制器安装固定方式不同,因此实验室条件下的校准结果无法准确体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指标。
因此,研究一种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在装机条件下实现起重量限制器关键计量技术指标的校准,解决港口复杂现场条件下起重量限制器溯源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中的起重量限制器包括测量传感器和显示器,测量传感器和显示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所述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包括支撑架、提升机构、钢丝绳、吊篮和载荷标准物质;其中,所述支撑架为门字形结构,用于为整套校准装置提供支撑平台;提升机构安装在支撑架的横梁中部,并且与钢丝绳的上端连接;钢丝绳的下端连接在吊篮的上端;载荷标准物质放置在吊篮内;校准时起重量限制器上的测量传感器固定在钢丝绳上。
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和吊篮的底部四角处均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钢丝绳的承载力大于等于吊篮和载荷标准物质总重量的2倍,钢丝绳上能够串行固定1~n个测量传感器,n的数量由钢丝绳的长度与测量传感器的尺寸来确定。
所述吊篮为长方体形状,承载能力大于等于起重量限制器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2倍。
所述载荷标准物质包括m个具有不同质量的单位载荷标准物质,最小单位载荷标准物质的质量小于起重量限制器的分辨力,m个单位载荷标准物质的总质量大于等于起重量限制器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5倍,精度高于所述起重量限制器测量精度1个数量级,其中,m≥3。
所述支撑架和提升机构的承载力大于等于钢丝绳、测量传感器总质量与起重量限制器最大额定起重量之和的1.5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机条件下港口起重机用起重量限制器校准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可在起重量限制器不从港口起重机上整体拆卸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示值误差、综合误差的高精度校准,为港口起重机上起重量限制器现场数据校正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提升了起重量限制器的测量精度、数据稳定性和可信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6350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拆解盖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码垛机器人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