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皮下隧道引导器及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320913002.4 | 申请日: | 2023-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57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冯雪辛;张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伟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向群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下 隧道 引导 及其 组件 | ||
1.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引导针和套接于弧形引导针外壁的外鞘;外鞘的形状大小与弧形引导针的外壁形状大小相适配;
弧形引导针的外壁弯曲形成弧形结构;
弧形引导针的针头和针尾均为开放结构;弧形引导针的针身内部中空且其内壁周缘的直径大于神经阻滞导管外壁周缘的直径;
外鞘为前后端开放的弧形管状结构;所述弧形管状结构设置有前段和后段;前段与后段连接形成外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的前段与后段的连接为卡接;
和/或,弧形管状结构的前段的尾部周缘的外壁上径向开设有卡接槽;
弧形管状结构的后段的头部周缘的外壁上径向延伸出卡接块;
和/或,所述卡接槽与卡接块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和卡接块数量为1-4个;
和/或,所述卡接槽和卡接块数量为2个且在弧形管状结构的外壁上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靠近前段的前端的外鞘外壁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卡位结构;
和/或,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径向延伸出的2条向外凸起;
和/或,2条向外凸起相对的外壁顶面均为外凸弧面;
和/或,2条向外凸起的外凸弧面的顶点间距为0.5-0.8mm;
和/或,2条向外凸起的径向长度为4-6mm;
和/或,2条向外凸起具有弹性;2条向外凸起相对的空间产生压力引起凸起向内的弹性流变时,2条向外凸起的外凸弧面的顶点间距为1.5-2.0mm;
和/或,所述外凸起的材质为硅胶或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2条向外凸起的外凸弧面的顶点间距为0.6mm;
和/或,2条向外凸起的径向长度为5mm;
和/或,2条向外凸起的外凸弧面的顶点间距为1.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弧形引导针的弧度为3.13-3.15rad;
和/或,外鞘前段和后段的弧度分别为1.565-1.575rad;
和/或,弧形引导针的弧形所在圆弧半径为2.2-2.5cm;
和/或,弧形引导针的针身外径为2.5-2.8mm,内径为1.8-2.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弧形引导针的弧度为3.14rad;
和/或,外鞘前段和后段的弧度分别为1.57rad;
和/或,弧形引导针的弧形所在圆弧半径为2.24cm;
和/或,弧形引导针的针身外径为2.6mm,内径为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外鞘后段设有手持部A;
和/或,所述手持部A位于外鞘后段的中后部,其内部为中空,且内部的形状大小与弧形引导针的针身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和/或,所述手持部A为弧形管状结构外鞘后段中部的外壁向外形成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包裹形成的空间为椭球体;
和/或,椭球体长径为0.8-1.2cm;
和/或,椭球体的短径大于弧形管状结构的管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椭球体长径为1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外鞘前段靠近前端位置设置有手持部B;
和/或,所述手持部B为弧形管状结构外鞘的前段外壁向外形成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包裹形成的空间为椭球体;
和/或,椭球体长径为1-1.4cm;
和/或,椭球体的短径大于弧形管状结构的管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皮下隧道引导器,其特征在于,椭球体长径为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伟,未经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9130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欠驱动灵巧手结构
- 下一篇:智能垃圾箱开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