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隔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5100998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85100998A | 公开(公告)日: | 1986-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子一厂 |
主分类号: | H01L21/76 | 分类号: | H01L21/76;H01L21/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电子管厂科技部新品开发室代理组 | 代理人: | 王蕴,袁兆南 |
地址: | 北京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半导体 集成电路 隔离 方法 | ||
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隔离方法,特别是用反向扩散方法,制造超高频电路的隔离方法。
半导体集成电路常规的P-n结隔离工艺是在P-Si衬底上做N+埋层扩散,再做N型外延生长,然后做P+杂质隔离扩散。使杂质由外延层上向外延层下扩散,穿透外延层和衬底相通,形成隔离。该工艺存在着横向扩散。因此,在设计集成电路时,必须要考虑因隔离和隔离扩散所要留出的空余面积。该面积占了电路总面积的不小比例。隔离电容起相当的作用,其作用使晶体管高频特性变坏。同时,使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也难以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曾出现了许多种在常规P-n结隔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隔离工艺。由J59167-035和J59108-325、两篇专利文献得知,将P-n结隔离改为介质隔离的方法,是在硅衬底上刻蚀的U型槽中沉积绝缘物质,作为隔离介质。它缩小为隔离而占有的面积,提高集成度。但是工艺复杂,流程长,不容易控制,工艺上实现目前仍较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找出一种比常规的P-n结隔离工艺简单,隔离特性好的工艺,还能成倍缩小管芯面积,提高集成度和频率。
本发明选用P-Si片做衬底,N型外延层,BN作P型杂质P+。即在P型衬底上做起隔离作用的P+硼扩散和N+埋层砷扩散,再外延-N型层,然后用干氧氧化方法,使P型硼杂质反向扩散,由下至上的穿透外延层,达到隔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图1A是P-Si衬底制造予隔离的扩散工艺;图1B是制造埋层扩散工艺;图1C是制造外延生长工艺;图1D是氧化制造工艺;图1E是依本发明制造的8HP10超高频双极型线性电路的一个实施例;图2是在P-Si衬底上制造反向扩散P-n结隔离的立体剖面图;图3是利用本发明制造的8HP10超高频集成电路的内部电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发明的内容可由图1A~1D来说明。在图1A中,在P-Si衬底(1)氧化后,用光刻的方法,刻出窗口,作P+予隔离扩散(2);在图1B中,在P-Si衬底(1)上光刻埋层窗口,做N+埋层扩散(3);在图1C中,漂去P-Si衬底上的SiO2层,生长N型外延层(4);在图1D中,置硅片于干氧气氛中,进行氧化,使P+予隔离扩散杂质(2)由下至上反向扩散,呈园锥形穿透外延层,形成反向P-n结隔离槽(5);该隔离槽(5)不仅在外延层(4)上没有横向扩散,反而使它的尺寸变小;并在外延层(4)上形成SiO2层(10),此二氧化硅作为随后工序的掩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子一厂,未经北京电子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0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能发动机
- 下一篇:采用奇偶校验算法的载波跟踪环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