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蛋白质的制备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85101341.4 | 申请日: | 198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7906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5-09 |
发明(设计)人: | 加藤光一;山田隆央;音田治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P21/00 | 分类号: | C12P21/00;C12N15/1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顾柏棣,李雒英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纯度 蛋白质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白细胞介素-2及一种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制备它的方法。
白细胞介素-2(也称为T细胞因子,简称为IL-2),是用同种异体抗原或外源凝集素刺激T细胞而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science 193,1007(1976);Immunological Reviews,51,257(1980)〕。IL-2可使该细胞在体外生长,并重新获得它们的生物功能,因而有利于T细胞的长期培养。另外,据报道IL-2可促进胸腺细胞的促细胞分裂素的活性,促使裸鼠脾细胞产生T细胞依赖抗原(T细胞取代因子),或促进杀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23,2928(1979);Immunological Reviews,51,257(1980)〕。
由于IL-2的应用已经使杀伤T细胞,辅助T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克隆化。〔Natural,268,154(1977),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30,981(1983)〕。除了直接用于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克隆化外,IL-2还可用于选择某种抗原的活的特异性杀伤T细胞。例如在体外杀伤T细胞可以识别肿瘤抗原,并破坏肿瘤细胞。将IL-2诱导产生的特异性肿瘤杀伤细胞注射到动物体内,则可能抑制和防止肿瘤的生长〔TheJournal OF Immunology,125,1904(1980)〕。此外,IL-2还可以诱导IFN-Y的产生〔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30,1784(1983)〕以及活化天然杀伤细胞〔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130,1970(1983)〕。
上述实验资料提示IL-2是一种有前途的抗肿瘤因子。已知IL-2在缺乏胸腺细胞功能的裸鼠体内可使辅助T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European Jourual OFImmunology,10,719(1980)〕或恢复抗肿瘤细胞的杀伤T细胞的产生。〔Nature,284,278(1980)〕,因此IL-2对治疗免疫损伤疾病是很有前途的。
大规模生产IL-2的方法迄今尚未成功。由于缺乏纯的IL-2,临床应用受到阻碍。人们急切盼望着能研制出一种简便、廉价、大规模生产高纯度IL-2的新技术。
Taniguchi等人以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作为原材料或起始物分离到IL-2mRNA。通过使用IL-2mRNA克隆了人IL-2基因。据报道,由此可推断出人IL-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并可在cos-7细胞中表达了这个基因〔Nature302,305(1983)〕。以后Later等人报告说人类脾细胞诱导的IL-2基因已经被克隆,并可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表达〔Nucleic Acids Resarch,11,4307(1983)〕。然而到目前为 止IL-2样物质的存在也仅是在TCGF活性测定的基础上而进行判断的。还没有报告说经过人IL-2的DNA密码的转录而产生的人IL-2蛋白被提纯成纯净的形式。
本发明人已经研制出一种新技术,即利用基因控制方法对人IL-2进行克隆化,从而得到真正纯净的非糖基化的IL-2蛋白。由于使重组的DNA分子进入宿主并在其中表达人IL-2基因,而建立了生产真正纯净的、非糖基化的,人IL-2蛋白的方法并完成了目前的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真正纯净的非糖基化的人IL-2蛋白以及生产上述人IL-2蛋白的方法,它包括培养一种带有DNA的转化体,该DNA带有编码人IL-2的碱基序列,以及从培养液中提取该蛋白。
本实验中所用的,编码人IL-2的DNA,是由图2中1~133密码子规定的,如DNA(Ⅰ),该DNA(1)碱基序列在5′端可具有ATG或如图2中描述的S1~S20密码子所代表的信号序列,在3′端可能是TAA、TGA或TAG,更可能是TG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101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代钴镍基耐磨堆焊合金
- 下一篇:制作刚性加强结构的方法